辉哥辉嫂抖音神曲歌名(抖音辉哥辉嫂什么情况)

时间:2022-03-06来源:鼎品软件作者:佚名

辉哥辉嫂抖音神曲歌名(抖音辉哥辉嫂什么情况)

諸蠻(诸蛮),◆古代對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總稱。○[唐][元稹]《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太子少傅贈太保鄭國公食邑三千戶嚴公行狀》:“緣溪諸蠻,狐鼠跧竄,王師步趨,不習嵌嶮。”○《新唐書‧吐蕃傳下》:“比年寇[黎][巂],[皋]常折其兵,[定德]畏得罪,遂來降,因定[昆明]諸蠻。”

指日蠻(指日蛮),◆古時祈晴用的神畫像。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吾所業乃印雨龍與指日蠻也,今丞相為政數年,率春及夏旱,僕印賣求雨龍;纔秋至冬多雨潦,即賣指日蠻,吾獲利以足衣食。”

魚蠻子(鱼蛮子),◆見“魚蠻”。

魚蠻(鱼蛮),◆亦作“魚蠻子”。◆漁夫,漁民。○[宋][蘇軾]《魚蠻子》詩:“人間行路難,踏地出賦租;不如魚蠻子,駕浪浮空虛。”○[金][劉迎]《別後有懷元濟》詩:“世事君方厭蝸角,生涯我欲賦魚蠻。”○[明][袁宏道]《釣竿行》:“朝隨鷗保歌,夜引魚蠻醉。”○[清][唐孫華]《瓜洲屯船塢泊舟》詩:“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廬三尺臥魚蠻。”○[清][曹寅]《江口網魚夜歸》詩:“酒旗舊識魚蠻子,水檻新移沙漫洲。”

夷蠻(夷蛮),◆古代對東方和南方各族的泛稱。○《史記‧太史公自序》:“嘉[句踐]夷蠻能脩其德,滅強[吳]以尊[周]室,作《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唐][韓愈]《祭鄭夫人文》:“微嫂之力,化為夷蠻。”

野蠻(野蛮),◆1.不文明;沒有開化。○[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一章:“常任首領之有大功於本群者,威德巍巍,慴服群類,及其死也,以為神而祀之,而其子孫又利用野蠻時代之宗教迷信也。”○[胡適]《美國的婦人》:“那些外國傳教的人,回到他們本國去捐錢,到處演說我們[中國]怎樣的野蠻不開化。”○[巴金]《利娜》上篇:“他很少笑過,也不愛玩,又不肯跳舞。總之,他好像是一個野蠻人。”亦指沒有開化的人。○《水滸後傳》第二回:“﹝[毛豸]﹞笑道:‘娘子,我這孩子剛剛滿月,撞到野蠻這擔東西送上門,值一二千兩銀子,也是彩頭。’”[魯迅]《故事新編‧起死》:“你敢動手?這不懂哲理的野蠻!”◆2.蠻橫。○[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你對於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於某個問題的發言權。這不太野蠻了嗎?一點也不野蠻。”◆3.指蠻橫的行為。○[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三九:“代表們叫工人們全體立即蹲下,說:‘我們只是為了要一碗飯吃,赤手空拳,不是什麼造反。你們有衛兵,舉‘大令’,要殺人,看是誰動野蠻!’”

要蠻(要蛮),◆指王畿外極僻遠的蠻荒之地。要,要服。○[晉][潘尼]《釋奠頌》:“席卷要蠻,蕩定荒阻。”參見“要服”。

小蠻(小蛮),◆1.[唐][白居易]的舞妓名。○[唐][孟棨]《本事詩‧事感》:“[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2.泛指姬妾。○[宋][黃庭堅]《采桑子》詞:“虛堂密候參同火,梨棗枝繁,深鎖三關,不要[樊姬]與[小蠻]。”程善之《擬古》詩:“前車擁賓客,後乘載[小蠻]。”◆3.酒器名。○[唐][白居易]《春晚酒醒尋夢得》詩:“還攜小蠻去,試覓[老劉]看。”自注:“小蠻,酒榼名也。”按,[白居易]《夜招晦叔》詩有“高調[秦]箏一兩弄,小花蠻榼二三升”之句,蓋“小蠻”即“小花蠻榼”之略稱。

武陵蠻(武陵蛮),◆[漢]時對分布在今[湘]西、[鄂]西南等地區少數民族的總稱。因其地為[武陵郡],故名。○《後漢書‧桓帝紀》:“[武陵蠻]寇[江][陵],車騎將軍[馮緄]討,皆降散。”

五水蠻(五水蛮),◆古代[巴]人的一支。因居住在“西陽五水”旁,故名。○[南朝][宋]、[齊]於其地設若干左郡、左縣,遂與漢人雜居,逐漸同化。○[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蘄水》:“水首受[希水]枝津,西南流,歷[蘄山],出[蠻]中,故以此[蠻]為[五水蠻]。”○《南史‧夷貊傳下》:“[西陽]有[巴水]、[蘄水]、[希水]、[赤亭水]、[西歸水],謂之[五水蠻]。”

烏蠻鬼(乌蛮鬼),◆即烏鬼。○[川]俗事奉的鬼神名。○[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老杜]詩﹞:‘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川][峽]路人家,多供祀烏蠻鬼。以臨[江],故頓頓食黃魚耳。”參見“烏鬼”。

烏蠻(乌蛮),◆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絕塞[烏蠻]北,孤城[白帝]邊。”○《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南詔]……本[哀牢夷]後,[烏蠻]別種也。”○[宋][陸游]《通判夔州謝政府啟》:“惟是[魚復]之故城,雖號[烏蠻]之絕塞,乃如別駕,實類閒官。”

土蠻(土蛮),◆舊指仡佬族。○[清][魏源]《聖武記》卷七:“[苗]叛時,惟沿邊[土蠻]不從亂。○[土蠻]者,號[犵狫],故土司遺民也。”

生蠻(生蛮),◆古時對南方未入州城定居的少數民族的蔑稱。○[唐][白居易]《與元衡詔》:“生蠻部落[苴舂]等,久阻聲教,遠此歸投。”○[元]張翥《憶閩中》詩:“人多熟酒燒藤葉,市有生蠻賣象牙。”

山蠻(山蛮),◆舊指居住在山間的南方某些少數民族。○《南齊書‧高帝紀上》:“﹝[元嘉]﹞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蕭思話]鎮[襄陽],啟[太祖]自隨戍[沔北],討[樊][鄧]諸山蠻,破其聚落。”○《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元年》:“三月,[秦]兵寇[南鄉],拔之,山蠻三萬戶降[秦]。”○[胡三省]注:“自[春秋]之時,[伊][洛]以南。[巴]、[巫]、[漢]、[沔]以北,大山長谷,皆蠻居之……[後漢][祭遵]攻新城蠻、柏華蠻,破[霍陽聚],則[春秋]蠻氏之聚落也。其後又有巫蠻、南郡蠻、江夏蠻。○[襄陽]以西,[中廬]、[宜城]之西山,皆蠻居之,所謂山蠻也。”

戎蠻(戎蛮),◆1.亦作“戎曼”。即[蠻氏]。古族名。○[西戎]的一支。○[春秋]時分布於今[河南][潁河]上游一帶。後為[楚]所滅。○《左傳‧昭公十六年》:“[楚]子聞[蠻氏]之亂也與[蠻子]之無質也,使[然丹]誘[戎蠻子][嘉]殺之,遂取[蠻氏]。”○《公羊傳‧哀公四年》:“[晉]人執[戎曼子][赤]歸于[楚]。○[赤]者何?[戎曼子]之名也。”○[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一‧戎蠻》:“[河南][汝州]西南有[蠻城],即[戎蠻子國]。○[哀]四年,[楚]圍[蠻氏],盡俘以歸。”◆2.泛指四夷。○[晉][張華]《命將出征歌》:“[重華]臨帝道,戎蠻或不賓。”○[清][薛福成]《代李伯相答彭孝廉書》:“[吳]、[楚]、[秦]、[越],昔之稱戎蠻者,今皆為中原腹地。”參見“四夷”。

强蠻,◆强横;蛮横。○《小说界》1981年第2期:“我不肯,可是他强蛮得不让你分辩。”

淺蠻(浅蛮),◆我國古代對南方發展程度較高,生活習俗等比較接近漢族的少數民族的泛稱。○《太平廣記》卷一九○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王建》:“[邛][黎]之間有淺蠻焉,世襲王號,曰[劉王]、[揚王]、[郝王]。”○[元][謝應芳]《宜山謠》:“椎髻舞,擊銅鼓,淺蠻生蠻皆安堵。”

蠻做(蛮做),◆胡作;硬幹。○《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上官翁]早已識破其情,想道:‘省得他自家蠻做出事來,不免用個計較,哄他在圈套中了,再作道理。’”[王古魯]注:“蠻做,吳語,即‘胡做’。”

蠻作(蛮作),◆蠻幹。○《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他雖是難纏,卻不蠻作。”

蠻左(蛮左),◆即蠻夷。○[隋][唐]時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無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夾溪悉是蠻左所居,故謂此蠻[五溪蠻]也。”○《周書‧樂遜傳》:“民多蠻左,未習儒風。”○[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齊周隋書三‧蠻左》:“《隋地志》末段云:‘[南郡][夷陵]諸郡,多雜蠻左。’……蠻左,即蠻夷,乃當時語。”參見“蠻夷”。◆补证条目■即蛮夷。○北魏《戴夫人墓志》:“至延昌中,以三荆初啓,蠻左始附,戎遠能邇,實難其人。”

蠻族(蛮族),◆古時泛稱居住在南方的人。○[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一章第三節:“從傳說和神話裏,推測遠古居民分布的一般情況如下……居住在南方的人統被稱為‘蠻族’。”

蠻子(蛮子),◆1.古代[戎蠻]部落的首領。子,爵位名。○《春秋‧昭公十六年》:“[楚子]誘[戎][蠻子]殺之。”○[孔穎達]疏:“[戎]是種號,[蠻]是國名,子,爵也。”○《左傳‧哀公四年》:“﹝[士蔑]﹞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2.泛指部落首領。○[唐][白居易]《蠻子朝》詩:“[德宗]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蠻子。”參見“蠻氏”。3.舊時泛稱某些少數民族或南方人。帶有輕視的意思。○[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摺:“老虔婆和那蠻子設計,送到相公一封書,說相公病危死了。”○《水滸傳》第二九回:“眼見得是箇外鄉蠻子,不省得了。”○[何其芳]《七一五團在大青山》:“我不能忘記那些你對我談雪山、草地和[西康]蠻子的夜晚。”

蠻紙(蛮纸),◆蠻方產的紙。○《說郛》卷三引[唐][段公路]《北戶錄》:“[晉][宋]間有一種紙,長丈餘,就船抄之,世謂蠻紙。”

蠻珍海錯(蛮珍海错),◆南方山野和海洋所產的各種珍貴食品。○[宋][蘇軾]《丁公默送蝤蛑》詩:“蠻珍海錯聞名久,怪雨腥風入座寒。”

蠻珍(蛮珍),◆指南方所產珍貴物品。○[清][唐孫華]《送同年陸匪莪之官新建》詩:“萬里蠻珍來[粵]賈,一帆湖影接鄉關。”

蠻語(蛮语),◆南方少數民族的言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郝隆]為[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罰,既飲,攬筆便作一句云:‘娵隅躍清池。’[桓]問:‘娵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為娵隅。’[桓公]曰:‘作詩何以作蠻語?’[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唐][韓翃]《寄武陵李少府》詩:“[楚]歌催晚醉,蠻語入新詩。”○[明][王世貞]《曲藻》:“不可作者:俗語、蠻語、謔語、嗑語、市語、方語、書生語、譏誚語。”○[林景行]《日夕睡起繞籬愴念歸而有作》詩:“昏燈且校篇,蠻語待強記。”

蠻勇(蛮勇),◆強悍勇猛。○[王汶石]《新結識的夥伴》:“許多挑戰書飛向[張臘月],可是蠻勇無比的[張臘月],一次也沒讓對手壓倒。”

蠻淫(蛮淫),◆野蠻淫亂。○《元典章‧刑部三‧禁采生祭鬼》:“近至[荊湖],訪問[常]、[澧]、[辰]、[沅]、[歸]、[峽]等處,地連溪洞,俗習蠻淫。”

蠻音(蛮音),◆南方口音。○《北齊書‧陸法和傳》:“又[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時有所論,則雄辯無敵,然猶帶蠻音。”○[唐][許棠]《寄陸睦州》詩:“汐潮通[越]分,部伍雜蠻音。”○[清][曹寅]《西軒賦送南村還京》詩之二:“墟里寒泉在,蠻音稚子餘。”

蠻夷大長(蛮夷大长),◆1.[漢][南越王][趙佗]對[漢]廷的自稱。○《史記‧南越列傳》:“[陸賈]至[南越],王甚恐,為書謝曰:‘蠻夷大長老夫臣[佗]。’”◆2.借指[清]帝。○[柳亞子]《題芷畦<燕游續草>》詩之一:“故宮銅狄西風淚,不為蠻夷大長流。”

蠻夷(蛮夷),◆亦作“蠻彝”。◆古代對四方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的泛稱。亦專指南方少數民族。○《書‧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單立一身,朝無親黨,居蠻夷之地,與魑魅為群。”○[清][黃六鴻]《福惠全書‧教養‧總論》:“[蜀]地僻陋有蠻彝風。”○[歐矩甲]《新廣東》五:“況南方自古以為蠻夷,然其地溫暖,萬物繁生,覓食甚易。”

蠻野(蛮野),◆野蠻。○[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自[豳][岐]以至[春秋],又數百年,休養生息,遂一脫蠻野固陋之態。”○[魯迅]《墳‧摩羅詩力說》:“文明如華,蠻野如蕾;文明如實,蠻野如華。”

蠻煙(蛮烟),◆1.指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山林中的瘴氣。○[宋][張詠]《舟次辰陽》詩:“村連古洞蠻煙合,地落秋畬[楚]俗懽。”○[元][柯丹丘]《荊釵記‧團圓》:“為參[萬俟]丞相,招贅不從,反生惡意,將吾拘繫,奏官裏,一時改調蠻煙地,要陷我身軀。”○[清][龔賢]《扁舟》詩:“人語蠻煙外,雞鳴海色中。”◆2.特指外來的鴉片煙。○[清]林則徐《中秋炮臺眺月有作》詩:“蠻煙一掃海如鏡,清氣長此留炎州。”

蠻性子(蛮性子),◆脾氣粗暴。○[柳青]《狠透鐵》:“這[來娃]是個蠻性子人。”

蠻性(蛮性),◆粗暴的性格。○[許地山]《解放者》:“他在軍隊裏,蠻性越發發展,有三言兩語不對勁,甚至動手動腳,打踢辱罵,無所不至。”

蠻夏(蛮夏),◆蠻夷與華夏。泛指邊遠地區和中原地區。○《文選‧李康<運命論>》:“以[仲尼]之行也……驅驟於蠻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門。”○[李善]注:“蠻,謂[蔡][楚]也……夏,謂[宋][衛]也。”○[三國][魏][曹植]《魏德論》:“慍彼蠻夏,蠢爾弗恭。”

蠻為(蛮为),◆胡作;硬幹。○[太平天國][李秀成]《自述》:“我今之禍,因主不從我奏,一味蠻為。”

蠻王(蛮王),◆指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陽》:“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于糕上,謂之‘獅蠻’。”○[明]徐熥《送李太守擢憲滇南》詩:“趁墟[滇]客龍名市,納款蠻王象渡河。”

蠻土(蛮土),◆古時指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宋][劉昌詩]《蘆浦筆記‧籌筆驛詩》:“南既清蠻土,東期赤[魏]庭。出師功自著,治國志誰銘。”

蠻頭(蛮头),◆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祭神用品。以麵粉包肉為人頭形,故稱。○[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饅頭青白糰》:“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參閱[清][褚人穫]《堅瓠秘集‧饅頭》。

蠻童(蛮童),◆亦作“蠻僮”。◆南方的童僕。○[宋][梅堯臣]《茶磨》詩之二:“欲將雀舌成雲末,三尺蠻童一臂旋。”○[宋][陸游]《林亭書事》詩:“約束蠻僮收藥富,催呼稚子曬書忙。”

蠻庭(蛮庭),◆指南方部族首領之家。○[清][曹寅]《銅鼓歌》:“豈堪懸注肆考擊,或疑烹飪充蠻庭。”

蠻素,◆唐白居易姬妾小蠻与樊素。借指歌伎。○宋洪适《醉蓬莱·代上陈帅生日》词:“脣注櫻桃,腰欺楊柳,歌舞新蠻素。”○宋陈允平《扫花游》词:“長亭别俎,對歌塵舞地,暗傷蠻素。”

蠻俗(蛮俗),◆蠻地風俗。○[宋][歐陽修]《和丁寶臣游甘泉寺寺在臨江一山上與縣廨相對》:“野僧豈解惜清泉,蠻俗那知為勝跡。”

蠻書(蛮书),◆給蠻方的戰書。○[明]錢邦芑《送侯若孩從軍》詩:“墨磨鐵盾飛新檄,箭射蠻書下故城。”

蠻手蠻腳(蛮手蛮脚),◆謂動作笨拙生硬。○[郭沫若]《喀爾美蘿姑娘》:“一位青年醫生,蠻手蠻腳地把她的繃帶解開。”

蠻市(蛮市),◆南蠻集市。○[宋][歐陽修]《初至夷陵答蘇子美見寄》詩:“[巴賨]舡賈集,蠻市酒旗招。”

蠻氏(蛮氏),◆1.古國名。在今[河南省][臨汝縣]西南,[汝陽縣]東南。○《左傳‧成公六年》:“[晉][伯宗]、[夏陽說]、[衛][孫良夫]、[甯相]、[鄭]人、[伊雒之戎]、[陸渾]、[蠻氏]侵[宋],以其辭會也。”○《呂氏春秋‧精諭》:“[晉]果使祭事先,因令[楊子]將卒十二萬而隨之,涉於[棘津],襲[聊阮]、[梁]、[蠻氏],滅三國焉。”◆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參見“蠻觸”。

蠻聲(蛮声),◆少數民族地區的樂聲。○[宋][蘇軾]《和王鞏》之六:“勤把鈆黃記宮樣,莫教絃管作蠻聲。”

蠻人(蛮人),◆舊稱未開化的南方少數民族。○[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齊]有宦者內參[田鵬鸞]本蠻人也。”○[清][李漁]《風箏誤‧堅壘》:“呀!把尊神拜仰,威靈庇遠方,恕蠻人愚蠢,免降災殃。”○[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而一面又坦然地放火殺人,奸淫擄掠,做着雖蠻人對於同族也還不肯做的事。”

蠻強(蛮强),◆蠻橫倔強。○[葉聖陶]《倪煥之》三:“那教師握住那學生顫動的手說:‘犯點兒錯沒有什麼要緊,用不着蠻強;只要自己明白,以後再也不會錯了。’”

蠻氣(蛮气),◆粗獷悍勇的風氣。○[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廣東]還有點蠻氣,較好。”

蠻婆(蛮婆),◆年齡較大的南方婦女。○[清][張漢]《鄂城紀事詩》:“賊分男女各二十五人為一館……男館以兩司馬領之,女館以蠻婆領之。”

蠻皮(蛮皮),◆頑劣,不聽話。○《西游記》第十八回:“太公罵道:‘你那個蠻皮畜生,怎麼不去尋人,又回來做甚?’”[明][唐順之]《與胡梅林總督書》之七:“[蘇][松]府縣有司素蠻皮,一時提掇他不動,便成誤事。”

蠻牌(蛮牌),◆用南方產的粗藤做的盾牌。○[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有花粧輕健軍士百餘,前列旗幟,各執雉尾、蠻牌、木刀。”○《水滸傳》第九二回:“寨內[李逵]等六將,領蠻牌步兵,滾殺出寨來。”

蠻奴(蛮奴),◆1.指舞姬;婢僕。○[唐][羅鄴]《自遣》詩:“春巷摘桑喧奼女,江船吹笛舞蠻奴。”○[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邱生》:“何處小蠻奴,擅入人家窺伺?”◆2.對南方落後部族的蔑稱。○[明][李夢陽]《土兵行》:“花裙蠻奴逐婦女,白奪釵釧換酒沽。”

蠻娘(蛮娘),◆指南方青年婦女。○[唐][李賀]《湘妃》詩:“蠻娘吟弄滿寒空,九山靜綠淚花紅。”○[明]徐渭《聞里中有買得扶桑花者》詩之三:“篋茜奩螺取次將,長紅大翠儘蠻娘。”○[清][陳維崧]《竹枝‧粵東詞》:“番君廟後鷓鴣飛,素馨花落蠻娘歸。”

蠻男(蛮男),◆方言。指男性童僕。○[章炳麟]《新方言‧釋親屬》:“[四川]謂婢曰蠻。其氣(乞)買攜養之童豎曰蠻男。”

蠻民(蛮民),◆泛指未開化的少數民族。○[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試察今之蠻民,雖狀極狉榛,未有衣服、宮室、文字,而頌神抒情之什,降靈召鬼之人,大抵有焉。”

蠻蠻(蛮蛮),◆1.比翼鳥。○《山海經‧西山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郭璞]注:“比翼鳥也,色青赤,不比不能飛,《爾雅》作鶼鶼鳥也。”◆2.水獸名。○《山海經‧西山經》:“[剛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蠻蠻。其狀鼠身而鱉首,其音如吠犬。”◆3.鳥聲。○[唐][韋應物]《聽鶯曲》詩:“忽似上林翻下苑,綿綿蠻蠻如有情。欲囀不囀意自嬌,羌兒弄笛曲未調。”○[唐][張籍]《登樓寄胡家兄弟》詩:“獨上西樓盡日閒,林煙演漾鳥蠻蠻。”

蠻落(蛮落),◆1.指南方少數民族部落。○《新唐書‧李夷簡傳》:“[夷簡]逐[顒],占檄諭禍福,蠻落復平。”◆2.猶荒落。○[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二‧鬼方》:“蓋當時[楚]地,亦極為蠻落,[春秋]始會盟中國耳。”

蠻龍舌血(蛮龙舌血),◆中藥沒藥的別名。○[厲荃]《事物异名錄‧藥材下‧沒藥》引[宋][陶穀]《清异錄》:“[侯寧極]《藥譜》:‘蠻龍舌血,沒藥也。’”

蠻利(蛮利),◆[唐]時[南詔國]對[唐]人任師保的尊稱。○《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故[西瀘]令[鄭回]者,[唐]官也,往[巂州]破,為所虜。○[閤羅鳳]重其惇儒,號‘蠻利’,俾教子弟,得箠搒,故國中無不憚。”

蠻力(蛮力),◆粗笨的氣力。○[明][袁宏道]《竹枝詞》:“拽時蠻力強三虎,拋擲輕如一鳥毛。”○《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其中有膀子蠻力的,不去靠弓馬幹功名,偏喜作個山闖子,流為強盜。”○[郭沫若]《屈原考》:“[項羽]一身蠻力,終於上了[劉邦]的當。”

蠻里(蛮里),◆亦作“蠻俚”。◆古代少數民族[蠻]人的別稱。○《後漢書‧南蠻傳序》:“[建武]十二年,[九真]徼外[蠻里][張游],率種人慕化內屬。”○[李賢]注:“[里],[蠻]之別號,今呼為[俚]人。”○[章炳麟]《思鄉原下》:“自頃談者以[鄒魯]比德[蠻俚],謂[顏回]乞兒,[孫卿]屠家公,[老聃]木禺行尸,古籍復盡廢不誦。”

蠻來生作(蛮来生作),◆強做硬幹。○《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何玉鳳]﹞便向[張金鳳]道:‘豈有此理,這事可是蠻來生作得的。’”

蠻客(蛮客),◆南方客商。○[唐][盧綸]《送鹽鐵裴判官入蜀》詩:“榷商蠻客富,稅地芋田肥。”

蠻軍(蛮军),◆蠻族軍隊。○[清][李漁]《風箏誤‧運籌》:“賊勢堪虞,肆蠻軍野戰,不用兵書;衝鋒辟路,惟仗那猛象前驅。”○[清][李漁]《風箏誤‧敗象》:“這的是風鶴皆兵,草木皆刀,把蠻軍魂收魄掃。”

蠻君(蛮君),◆對蠻人的戲稱。○[宋][蘇軾]《王維吳道子畫》詩:“蠻君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

蠻酒(蛮酒),◆南方造的酒。○[唐][羅隱]《寄徐濟進士》詩:“雪壓[楚]蓮秋後折,雨催蠻酒夜深酤。”

蠻勁(蛮劲),◆粗猛的勁頭。○[老舍]《四世同堂》十六:“今天,他沒有吃酒,也就沒有伸出拳頭去的蠻勁兒。”○[曹禺]《雷雨》第一幕:“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蠻勁’,使她能夠忽然做出不顧一切的決定。”○[茅盾]《多角關係》六:“[二老闆]苦笑了一下,知道這位洋貨店老闆,有幾分蠻勁。”◆补证条目■粗猛的劲头;蛮力。○《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瞿太太一見這個樣子,曉得是被王先生扳壞了。又見王先生拿袖子捲了兩捲,把條腿夾在夾肢窩裏,想用蠻勁再把這條腿扳過來。”

蠻錦(蛮锦),◆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所織的錦。○[唐][張碧]《游春引》之二:“[五陵]年少輕薄客,蠻錦花多春袖窄。”

蠻江(蛮江),◆指[四川][青衣江]。因自塞外流入[樂山]境與[岷江]會合,故稱。亦泛指南方少數民族聚居地帶的江水。○[宋][蘇軾]《初發嘉州》詩:“[錦水]細不見,蠻江清可憐。”○[王十朋]注引[林子仁]曰:“蠻江,[陽山]與[青衣江]也。”○[查慎行]注:“《太平寰宇記》:[青衣水],濯衣即青,故名。至[龍遊縣],與[汶水]合,以其來自徼外,故曰蠻江。”○[宋][陸游]《青玉案‧與朱景參會北嶺》詞:“小槽紅酒,晚香丹荔,記取蠻江上。”○[清][吳偉業]《送曹秋岳以少司農遷廣東左轄》詩:“山連鳥道天應盡,日落蠻江浪未平。”

蠻貨(蛮货),◆南方出產的貨物。○[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一:“詩人多用方言,南人謂象牙為白暗,犀為黑暗,故[老杜]詩曰:‘黑暗通蠻貨。’”

蠻會(蛮会),◆[南宋]時發行的一種紙幣。會,是[南宋]紙幣會子的簡稱;蠻,是[元]朝對[南宋]的蔑稱。○《元典章‧戶部六‧買賣變會斷例》:“緣亡[宋]蠻會,先欽奉聖旨禁體行使,經今四十餘年,官司未曾立法拘收除毀。”

蠻荒(蛮荒),◆泛指遠離京畿而文化、經濟落後的僻遠地區。○《後漢書‧樊準傳》:“化自聖躬,流及蠻荒。”○[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纔足甘長終。”○[清][魏源]《棧道雜詩》之五:“山驛星斗寒,凜矣蠻荒國。”○[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蓋文明之朕,固孕於蠻荒,野人狉榛其形,而隱曜即伏於內。”

蠻話(蛮话),◆1.橫蠻的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六回:“我道:‘這個奇了,那裏鬧出這麼一句蠻話來?’”◆2.指不易聽懂的南方話。○[吳組緗]《山洪》二:“後來局裏先生站到櫃檯上,拍手說,說了半天,他那口蠻話,我也照頭不照尾。”

蠻花(蛮花),◆蠻地的花。○[唐][李商隱]《和孫樸韋蟾孔雀詠》:“瘴氣籠飛遠,蠻花向坐低。”○[宋][王安石]《溯筏》詩:“野果寒林寂,蠻花午簟溫。”○[明]徐渭《扶桑花》詩之一:“憶別[湯江]五十霜,蠻花長憶爛扶桑。”○[清][唐孫華]《戲為友人代憶》詩之二:“蛋戶驚妝靨,蠻花照淚痕。”

蠻橫(蠻横、蛮横),◆1.粗暴而不講理。○[瞿秋白]《餓鄉紀程》十:“那堂倌絮絮叨叨說,那地[俄國]人怎樣多,[謝美諾夫]的兵怎樣蠻橫,窮黨來了,又不知道怎麼樣?”[聞一多]《最後一次的講演》:“我們[昆明]的青年,決不會讓你們這樣蠻橫下去的。”◆2.猶猛烈。○[楊朔]《月黑夜》:“風雨的勢頭不但不減,反而更加蠻橫。”◆补证条目■粗暴而不讲理。○《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周老爺把嘴湊在他耳朶邊,將此事始末緣由,他如何爲難,統領如何蠻横,現在想賴這筆銀子的話,説了一遍。”

蠻横無理,◆野蛮横暴,不讲道理。○刘操南茅赛云《武松演义》第六回:“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恼恨县主得了贿银,这样蛮横无理。”○慕湘《满山红》:“我们两人是抗日部队的工作人员,又是女人,你们这么多人蛮横无理地欺侮我们两个女人,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蠻果(蛮果),◆指南方的水果。○[宋][蘇軾]《正月二十四日與兒子過同游羅浮道院及栖禪精舍過作詩和其韻寄邁迨》:“[栖禪]晚置酒,蠻果粲蕉荔。”

蠻鼓(蛮鼓),◆南方一種大鼓。也叫蜀鼓。○[唐][杜牧]《懷鍾陵舊游》詩之二:“[滕閣]中春綺席開,《柘枝》蠻鼓殷晴雷。”

蠻功(蛮功),◆謂用暴力強迫的辦法。○[茅盾]《子夜》十四:“﹝[屠維岳]﹞看見[阿祥]閑站在游廊前,就發令道:‘[阿祥],你到草棚裏把[張阿新]騙來!騙不動,就用蠻功。’”

蠻公子(蛮公子),◆對南方少年的戲稱。○[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念秧》:“君勿漏言。蠻公子頗充裕,年又雛,未必深解五木訣。我贏些須,明當奉屈耳。”

蠻歌(蛮歌),◆南方少數民族之歌。○[唐][杜甫]《夜》詩之一:“蠻歌犯星起,重覺在天邊。”○[唐][皇甫松]《浪淘沙》詩之二:“蠻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風野艇秋。”○[明]徐熥《送李太守擢憲滇南》詩:“開府定能寬[漢]法,采詩自可入蠻歌。”

蠻幹(蛮干),◆硬幹;胡作。○[老舍]《四世同堂》五十:“既然盼望[日本]人失敗,他們當然不肯真刀真槍的和中央派來的人蠻幹,他們必須給自己留個退步。”○[趙樹理]《邪不壓正》四:“[小昌]卻也給窮人們辦過些好事……只是權力大了,就有些蠻幹起來。”

蠻府(蛮府),◆舊指主管少數民族的官署。○[明][陳子龍]《送吳巒稚司李桂林》詩:“蠻府官閒能作賦,[漢]廷恩近憶鳴珂。”○[明][袁宗道]《送郭少參希彥之蜀》詩:“蠻府傳新檄,賓人候去旌。”◆补证条目■旧指主管少数民族的官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

蠻服(蛮服),◆1.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為一服,共分成九服。蠻服在衛服之外,夷服之內,為第六服。○《周禮‧夏官‧職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賈公彥]疏:“言蠻者,近夷狄,蠻之言縻,以政教縻來之。”◆2.泛稱遠離京城的邊遠地區。○[唐][元稹]《駱口驛》詩:“二星徼外通蠻服,五夜燈前草御文。”

蠻方(蛮方),◆南方。○[三國][魏][曹植]《朔風》詩:“凱風永至,思彼蠻方。”○[宋][歐陽修]《答梅聖俞寺丞見寄》詩:“蠻方異時俗,景物殊氣象。”

蠻法,◆粗野而强硬的做法;蛮不讲理的样子。○《水浒传》第三二回:“店主人道:‘也不曾見你這個出家人,恁地蠻法!’武行者喝道:‘怎地是老爺蠻法?我白喫你的!’”

蠻兒(蛮儿),◆[唐]代名歌舞伎。後亦泛指舞姬侍妾。○[元][耶律楚材]《復用前韻戲呈龍崗居士兼善長詩友》之二:“[蠻兒]侍寢[龍崗]老,恰似柔稊生柳枝。”○[元][耶律楚材]《戲景賢》詩:“[蠻兒]深愜[龍岡]意,唱得[香山]《楊柳枝》。”

蠻村(蛮村),◆蠻人的村莊。亦泛指荒村。○[宋][蘇軾]《寄虎兒》詩:“謀生看拙否,送老此蠻村。”○[宋][蘇軾]《題過所畫枯木竹石》詩之三:“倦看澀勒暗蠻村,亂棘孤藤束瘴根。”

蠻垂(蛮垂),◆指南方邊境。垂,通“陲”。○《三國志‧吳志‧薛綜傳》:“天啟其心,東南是歸。厥初流隸,困于蠻垂。”

蠻床(蛮床),◆藤床。藤產於南方,故稱。○[宋][歐陽修]《新營小齋鑿地爐輒成五言》:“蠻床倦晨興,籃輿厭朝出。”

蠻船(蛮船),◆蠻舶。○[唐]李洞《送曹郎中南歸時南中用軍》詩:“繫絛輕象笏,買布接蠻船。”○[清][唐孫華]《送同年鄭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詩:“海錯出蠻船,山珍通野餉。”

蠻楚(蛮楚),◆即[蠻荊]。○[唐][柳宗元]《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辛生]嘗南依[蠻楚],專志於學。”集注引[孫汝听]曰:“﹝[蠻楚]﹞謂[荊州]也。”

蠻蟲(蛮虫),◆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貶稱。○[漢][班固]《白虎通‧禮樂》:“蠻蟲難化,執心違邪。”

蠻唱(蛮唱),◆指南方少數民族的歌。○[宋][蘇軾]《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蠻唱與黎歌,餘音猶杳杳。”

蠻纏(蛮缠),◆不講道理地糾纏。○《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及至鬧到糊塗蠻纏,講不清了,只好盡他鬧他的,人家過人家的。”○[劉半農]《擬擬曲》之二:“他媳婦兒還不是那樣的糊塗蠻纏不講理。”

蠻查(蛮查),◆古代果木名。○《西京雜記》卷一:“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亦有製為美名,以標奇麗……查三:蠻查、羌查、猴查。”

蠻茶(蛮茶),◆南方地區所產的茶葉。○[宋][范成大]《食罷書字》詩:“捫腹蠻茶快,扶頭老酒中。”自注:“蠻茶出[修仁],大治頭風。”按,[修仁]在今[廣西]。

蠻布(蛮布),◆舊指南方少數民族所織的布。○[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

蠻不講理(蛮不讲理),◆蠻橫,不講道理。○[魯迅]《彷徨‧肥皂》:“誰知道那勢利鬼不但不依,還蠻不講理,說了許多可惡的廢話。”○[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九:“在我們社會裏,也有少數不顧公共利益、蠻不講理、行凶犯法的人。”○[艾蕪]《紡車復活的時候》:“呵喲,你是野人哪,這樣蠻不講理!”

蠻鞭(蛮鞭),◆西南少數民族用以驅使牲畜的用具。○[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蠻鞭,刻木節節如竹根,朱墨間漆之,長纔四五寸,其首有鐵環,貫二皮條,以策馬。”

蠻暴(蛮暴),◆凶橫粗野。○[梁啟超]《論民族競爭之大勢》:“前者視為蠻暴之舉動,今則以為文明之常規。”○[蔣光慈]《鴨綠江上》:“聽說在審判的法堂上,她大罵[日本]人的蠻暴。”

六蠻(六蛮),◆古指我國南方各少數民族。○《爾雅‧釋地》:“九夷、七戎、六蠻,謂之四海。”○[郭璞]注:“六蠻在南。”○《北史‧高麗傳》:“若夫九夷、八狄,種落繁熾,七戎、六蠻,充牣邊鄙。”○[唐][劉禹錫]《原力》:“我之力異,然以道用之,可以格三苗而賓左衽;以威用之,可以係六蠻而斷右臂。”

橫蠻(横蛮),◆蠻橫。○[鐵郎]《二十世紀之湖南》:“紳黨橫蠻,似[墺國]之[梅特涅],而老朽則過之。”○[丁玲]《母親》一:“[羅]家還不是那種十分橫蠻不講理的人家,看在老頭子的面上,好好歹歹也就讓了他們一些。”

放蠻(放蛮),◆使用蠻橫手段。○[歐陽山]《苦鬥》四二:“[何守義]聽她這樣說,就搶上前一步,抓住她的兩隻胳膊,准備放蠻。”

獨錦蠻(独锦蛮),◆我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獨錦蠻]亦[烏蠻]種,在[秦藏川]南。”

動蠻(动蛮),◆方言。指動手打人等野蠻行為。○[克非]《春潮急》十六:“﹝[李克]﹞剛才在廳旁那邊留神細看這場並不尋常的父子紛爭。及見[李春山]動蠻,才兩步插過來橫擋在中間,阻住那‘家法’的揮舞。”

洞蠻(洞蛮),◆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南中洞蠻作亂。”○[清][李漁]《風箏誤‧夢駭》:“今日聖主臨軒策士,出的題目是問洞蠻犯順該撫該勦的機宜。”

東謝蠻(东谢蛮),◆古族名。○[唐]代分布在今[貴州省]東北境。因其首領姓[謝]而得名。○《舊唐書‧西南蠻傳‧東謝蠻》:“[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數百里。南接[守宮獠],西連[夷子],北至[白蠻]……其首領[謝元深],既世為酋長,其部落皆尊畏之。”

東蠻(东蛮),◆1.指[東謝蠻]。○[唐][柳宗元]《東蠻》詩:“[東蠻]有[謝]氏,冠帶理海中。”參見“東謝蠻”。2.[唐]鼓吹鐃歌名。○《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五‧唐鼓吹鐃歌東蠻》[宋][郭茂倩]題解:“《東蠻》,言既克[東蠻],群臣請圖蠻夷狀,如《周書‧王會》也。”

達失蠻(达失蛮),◆波斯語的音譯。意指回教徒。○《元代白話碑集錄‧一二三八年鳳翔長春觀公據碑》:“這聖旨文字裏:和尚根底寺,也立喬大師根底胡木刺。先生根底觀院,達失蠻根底蜜昔吉,那的每引頭兒拜天底人,不得俗人搔擾。”○[蔡美彪]注:“達失蠻或譯答失蠻、達識蠻、達實蜜、大石馬,指回教徒,音譯自波斯語。”◆订讹条目■或译“答失蠻”、“達識蜜”、“達識蠻”、“大石馬”等。元时对伊斯兰教教士的通称。源于波斯语dnishmand,意为“具有知识者”、“学者”。中亚河中地区以此为伊斯兰教长老之称。○《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三八年凤翔长春观公据碑》:“這聖旨文字裏:和尚根底寺,也立喬大師根底胡木剌,先生根底觀院,達失蠻根底蜜昔吉,那的每引頭兒拜天底人,不得俗人搔擾。”■按:原例引蔡美彪注,云音译自波斯语,指回教徒,不确。

村蠻漢(村蛮汉),◆猶鄉巴佬。○[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八齣:“村蠻漢,買甚的?”

村蠻(村蛮),◆粗野。○《詞林摘艷‧集賢賓‧詩酒玩江樓》套曲:“那姐姐香甜俊美嬌,小人又村蠻鱉強醜,醜和嬌兩意怎相投!”

楚蠻(楚蛮),◆古代指[楚國]境內的民族。○《史記‧楚世家》:“[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

邊蠻(边蛮),◆指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宋書‧自序傳》:“邊蠻畏服,皆納賦調。”○《北齊書‧李愍傳》:“[梁]遣其[南司州]刺史[任思祖]、[隨郡]太守[桓和]等率馬步三萬,兼發邊蠻,圍逼[下溠戍]。”○[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即同為人類,等是男身,而生落邊蠻,僻居山穴。”

百蠻(百蛮),◆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後也泛稱其他少數民族。○《詩‧大雅‧韓奕》:“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毛]傳:“因時百[蠻],長是[蠻]服之百國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方外內鄉,百[蠻]賓服,殊俗慕義,八州懷德。”○《舊唐書‧辛替否傳》:“千里萬里,貢賦於郊;九夷百[蠻],歸款於闕。”○[元][湯式]《賞花時‧送人回鎮淮安》曲:“鐵甕金墉壯九關,銅柱樓船控百[蠻],[江][漢]靜波瀾。”○[清][陳玉樹]《乙未夏擬李義山重有感》詩:“[越]甲鳴君情共憤,百[蠻]終獻吉光裘。”

白蠻(白蛮),◆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一個部落。分布於今[雲南省][滇池]、[洱海]地區及[四川省]南部。○[唐]時其首領參加了[南詔]政權。○[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首領[段氏]在[雲南]建立了[大理國]。○[白蠻]中居今[洱海]地區者,與今白族有親緣關係。○[唐][杜甫]《秋風》詩:“要路何日罷長戟,戰自[青羌]連[白蠻]。”○《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東謝蠻》:“[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數百里,南接[守宮獠],西連[夷子],北至[白蠻]。”○[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詩:“威行[烏][白蠻],解辮請冠裾。”

八蠻(八蛮),◆古謂南方的八蠻國。○《周禮‧夏官‧職方》:“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禮記‧王制》“南方曰蠻”[孔穎達]疏引《爾雅》[漢][李巡]注云:“一曰[天竺],二曰[咳首]。三曰[僬僥],四曰[跛踵],五曰[穿胸],六曰[儋耳],七曰[狗軹],八曰[旁春]。”後以泛指外族。○[唐][王維]《故右豹韜衛長史任君神道碑》:“授鉞以董八蠻,可傳首於魏闕。”○[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中國知之可也,九夷八蠻,何自知之?”

阿蠻(阿蛮),◆1.[唐]女伶名。○[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時[新豐]初進女伶[謝阿蠻],善舞,上與妃子鍾念,因而受焉。”○《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馬上琵琶催去急,[阿蠻]空恨艷陽春。”◆2.指[唐][白居易]女侍[小蠻]。○[白居易]嘗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句。○[清][趙文哲]《探春‧新柳》詞:“一捻腰支,二分眉嫵,絕憶[阿蠻]嬌小。”◆3.[楊貴妃]的小名。○[唐][羅隱]《帝幸蜀》詩:“[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迴休更怨[楊妃]。”○[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八‧楊妃小字》:“[楊妃]小字,《外傳》諸書皆曰[玉環]。○《鶴林玉露》載[唐][狄昌]詩曰:‘[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地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阿蠻]又似妃之小字。況[狄昌][唐]人,必知之真。”

精品推荐

相关阅读

更多+

游戏排行

热门搜索

4433游戏盒子 撞头运动车破解版 皓月屠龙变态版手游版 少年围棋ai 恶魔少爷换装游戏 jogo动物马戏团 拖曳战车Drag Battle racing 手机版 模拟城市我是市长修改版 车祸英雄苹果版 糖糖游乐园破解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