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寨”的释义,《汉典》是这样写的:多指四面环围的驻军处,营垒。时巴山陈定亦拥兵立寨。—《陈书》。又如:寨落(有栅栏或围墙的村落)。总而言之,“寨”就是“四面环围”的聚落。在平和“寨”与“楼”多有重复或并用的现象,当然“寨”比“楼”空间似乎更大些,不少的“寨”中间还建有“楼”“厝”“阁”“庙”等。霞寨的“寨”还有几个特点:围寨多建于坡度平缓、四周较低的台地上(如霞寨、东山寨),另外一种是建于平原上,寨内留有很大空间用于建大厝、公厅,外面还预留平地建外围寨、池塘(如安抚寨、新寨)。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和人,笔者对乡土建筑感受甚深。每次回到家乡,总会择一静处打坐,让身心融入那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古老建筑的夯土墙散发出来的气息,穿越过去、未来,体验当下。
以一首《霞寨故里平和乡情》藏头诗开启《霞寨说“寨”》之旅吧!
〔霞〕霞蔚雲蒸千秋煥
〔寨〕寨雄樓固百代傳
〔故〕故地舊家八景秀
〔里〕里仁爲美四境安
〔乡〕鄉音俚語笑容燦
〔土〕土沃田肥翠疊山
〔民〕民淳俗厚家風正
〔居〕居所行徑順天然
……

寨里聚落空间,平和人文奇观
寨为镇名,漳州唯一
霞寨镇位平和县中西部,东邻小溪、坂仔,南接国强,西汇崎岭,北界芦溪、山格,全境20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于霞寨墟,距县城19公里。秦朝至唐初,平和地域属于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绥安县)、潮州(绥安县)辖地,唐垂拱二年置漳州,霞寨属于漳州绥安县(后改名漳浦县);唐、宋时期,霞寨仍属于漳浦县管辖;元时漳浦西南置南胜县,霞寨属之;明代,霞寨属平和县清宁里五图;清康熙年间划为大坪、小坪、霞寨、黄庄诸社,乾隆年间划为大坪约,总辖五十四乡(村)。民国十五年置霞寨区,民国二十三年并归第二(琯溪)区,本境划为霞寨、晓坪、铜陵、大坪、严岭、长汀、狮仔楼、大寨、官寮、埔尾十乡;民国二十八年并划为大坪、小坪二乡。民国三十年大坪析霞寨置乡,三乡皆乙级乡,凡八年。解放后(1950年)置14个乡,1954年冠地名称霞寨区(自解放后“霞寨”逐渐取代“大坪”地名,现在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仍习惯称霞寨为“大坪”)。1958年上半年撤区,划官峰、大坪、钟腾、霞寨、小坪5大乡,下半年并建霞寨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霞寨乡,九十年代改为霞寨镇。目前,本镇领属群英、寨里、岩岭、洋坑、寨北、内坑、联荣、大湖、西安、建设、村东、古隆、墩里、坑内、彭林、三合、团结、后塘、红楼、高寨、长汀、钟腾、黄庄、高山、官峰、五美等26个行政村。
根据《平和县志》可了解到霞寨镇的历史沿革,知道霞寨全境原属大坪所辖,而大坪的前身,很有可能就是唐朝漳浦县的“太平镇”(另文介绍)。从秦汉时期的“南海郡揭阳县”管辖版图,大概可以知道中原汉人进入开发平和(霞寨)一带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遣任嚣、赵佗置南海郡,时属揭阳县的平和地域应有兵戍在此安营扎寨;唐垂拱二年,潮州绥安县建置漳州,开漳圣王部队在绥安四境(平和为绥安县西南境)屯兵建寨,并安置来自中原兵眷,形成早期的重要汉族聚落,成为后来的围寨、土楼的雏形。宋元时期,漳州西南地区得到深层次开发,人口大幅上涨,割漳浦县西南部(今平和、云霄),龍溪县西部(今南靖)等置南胜县(后更名南靖县);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从南靖县南部分置平和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离不开“平寇”、“戍边”、“兵营”等关键词,可以说“寨”“楼”“堡”“城”的起源皆与军事有关。

霞寨镇围寨土楼分布图

寨里村航拍(黄坤华拍摄)

霞山古寨卫星图
寨楼之乡,古迹繁多
经过两千年的发展,本为军事设施的“寨”成为闽粤边区百姓的民居建筑形式,尤其是成为霞寨镇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笔者粗略数一下,霞寨镇带有“寨”的地名上百个之多。如寨里(寨里村)、寨北(村)、东山寨(团结村)、新寨(西安村)、旧寨(西安村)、葫芦寨(西安村)、安抚寨(西安村)、寨子脚(村东村)、顶寨(群英村、彭林村)、顶寨埔(彭林村)、埔坪寨(彭林村)、寨仔(群英村)、寨仔墘(村东村、寨北村)、寨墩(坑内村)、四脚寨(坑内村)、顶寨埔、后塘寨(后塘村)、高寨(村)、寨后(钟腾村)……,以上这些地名未包括废村及一些遗址古地名,因此“寨”的名称在霞寨地区应用相当广泛,可谓“村村有寨,寨寨是村”。下面介绍几座典型的“寨”。
寨里

“霞阳”门匾雕刻

寨门

《霞山周氏族谱》资料
记载明代周氏先祖增设新县的功议
寨里:也叫“霞寨”、“霞山古寨”、“寨底”、是寨里村核心区,位于霞寨镇区东北边,是“霞山周姓”发祥地和聚居地。围寨所在地周低中高的山丘,俗称“覆鼎金”,先人也取名为“霞山”或“顶寨”,附近一个山丘取名为孤鹜山。这里的村落建筑非常独特,顺山势而建,也是中间高四周低,房屋错落有致,周围建筑连接一起,形成一座偏椭圆形、不规则的楼寨,远远看去很像一座龟形的城堡。寨里的宗族活动中心是兴宗堂(俗称大祠堂),坐西北向东南,背靠大坪双尖山,面朝文笔峰。据说,兴宗堂周边早在唐、宋、元时期就有周、黄、罗、吕、庄、廖、车等多姓前来开垦定居,故地名吕厝埔、罗厝塘、廖厝井、车厝厅、温厝寨等。明正德年间,闽粤交界地区山民暴乱。王阳明亲率2000精兵入漳南平乱,利用寨里特殊的地理特征和建筑特色,借用为军寨,官兵驻扎寨中,在原有基础上,并加固东西南北四个大门,于四周盖起一圈寨墙,即可为官兵提供住所,亦能增强城防功效,加之门外还围着一圈宽有几十米的护城河式的池塘,入可护民、外可御敌,寨里的整体聚落样貌便是在此时建造完成。据《霞山周氏族谱》记载:王阳明率官兵进驻寨里期间,周氏宗族为官兵极尽地主之谊,支助有加,为平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为长治久安,周氏先祖崇爵公提议新设县治以保一方安定,也就是说增设平和一县的最初的功议,是由霞山周氏五世祖崇爵公提出的。(《王阳明驻军霞寨》片段由厦门大学周建昌老师研究提供)。
霞寨全镇近七万人口,有十多个姓氏,但主体为三大姓:黄(三万多人)、卢(两万多人)、周(一万多人)。据《平和周氏族谱》记载:漳州龍溪榜山周御峰之四代孙周伯轩于元朝霞山开基,经数代繁衍,富甲一方,号称“周百万”,但延至明初,因无男丁,以户役为生的黄均禄于明朝洪武初年入赘周家,兄弟之不忍别居,黄均荫、黄均仁随兄入籍。传至第六世黄姓改为周姓,霞山周姓也因此被称为“周皮黄骨”,其宗祠“兴宗堂”神位供奉周氏和黄氏列代祖先,祖祠外悬一对灯笼,上书“周府”,内悬一对灯笼,上书“黄公”。明清以来,平和“霞山周黄氏”的分衍到云霄、南靖、福清、潮州、惠州、广州、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人口达数万。目前“霞山周黄氏”分布霞寨片区的寨里、群英、洋坑、联荣、寨北、内坑、大湖及高山、彭林等村,连同本县其他地方周姓人口约二万多。
新寨

大坪新寨:南山拱秀
楹联:南薰垂拱歌盛世,山屏环秀谱华章

新寨门前


新寨内“大府第”是闽粤围寨建筑的精华

十多年前,新寨、睦顺楼卫星图
新寨:以黄氏蕃衍的代数推算,至少在明末清初新寨(南山拱秀)就已存在,迄今近四百年。“新寨房”属于大坪黄氏第六世朝忠公支系,即:(一世祖)质斋公---(二世祖)平田公---(三世祖)兴隆公---(四世祖)保童公---(五世祖)志养公---(第六世)朝忠公---(第七世)廷礼公---(第八世)国政公。国政公三子:文举(睦顺房),文科(新寨房),文恩(芦溪下黄房)。目前居住新寨以(十三世)位西公、(十四世)元洲公房支为多,十世石楷、石棣迁居台湾。新寨为方形圆角围寨建筑,高三层,寨内院深46米,面宽29米。位于大坪平原北面,东与睦顺楼相邻,北与古隆村交界,西面、南面属于村东村所辖的山边社、西高社,沿公路与西爽楼社相连。新寨门匾为“南山拱秀”,因其正大门远眺南方群山而得名,“拱秀”则表示人才“出类拔萃”。为何称之为“新寨”?我们可以理解为“有新必有旧”,确实如此,据说新寨东面(睦顺楼东南)原有旧寨,为庄姓所居,可惜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烟云中,仅剩下磨光的门槛石。新寨是著名的“华侨祖居”和“台胞祖地”,自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就有不少人“下南洋、过台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黄世应等十多位宗亲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谋生。著名侨领黄文炳曾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新加坡中国商品进出口商会会长,1957年、1984年,两次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其子黄绍基于八十年代在北京市顺义区投资纺织业。据不完全统计,侨居东南亚的新寨房宗亲已蕃衍数百人口。目前新寨内保留数座用红砖砌成的“府第式”大厝,院落方正、精美大气,是古寨的建筑精品。
安抚寨

八十年代,葫芦寨方向拍摄安抚寨(黄仁生提供)

古寨遗韵

"榜眼及第"牌匾

大坪安抚寨家风家训馆、武榜眼黄国梁祖居牌匾
安抚寨:位于大坪平原中部偏东地带,为西安村所辖。安抚寨系大坪黄氏第九世(大潮房)魁模公长子黄蔡福于清顺治五十九年九月廿九日奠基开建,迄今361周年。安抚寨为“风水宝地”,明朝时有堪舆大师路过牛仔岭,见到葫芦山胜景。赞叹此处乃漳州府不可多得的福地,若有人在此山麓建楼居住,子孙定科甲及第、福禄双全!“安抚寨”寨名奇特,带有军事色彩,古代有“安抚使”官职,为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或许“安抚寨”一名与之有关?可惜无从考证,透过寨名似乎可以看到明末清初那场朝代更迭、硝烟四起的情形,引后人遐想。安抚寨外形为方形圆角,楼内院宽36米,进深31米,单元含内墙进深9.5米,外墙厚度1.5米,大门坐东北朝西南(丑山未向),宽度1.68米,高度2.85米。门前现存石旗杆座三座,楼埕月形池一口。361年的历史沧桑,遭遇兵荒、火灾,历经多次重新修缮,可惜在前几年风雨中倒塌大半,现只剩前楼围与公厅。安抚寨是武榜眼黄国梁的祖地,大坪铜场(现为钟腾村)黄氏乃安抚寨黄氏分支,少年时期的黄国梁也经常到安抚寨探亲,并留下一些关于“武功”的传奇故事。黄国梁榜眼及第时,太师蔡新曾作一对嵌名联赠送给大坪安抚寨:“安土敦仁敬长爱亲犹是当年遵古训;抚今追昔登科及第果然继世振家声”。该联句首嵌入“安抚”之字,意指安抚寨,有饮水思源追念先祖之意;句中“敦人仁敬长爱亲”是对优良道德品质的赞颂,“登科及第”,“继世振家声”是对黄家子弟光宗耀祖的祝贺。整副对联可谓言简意深,反映出蔡新深厚的文字功底,可见黄国梁与蔡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寨仔脚

寨仔脚墩顶拍摄西爽楼

古楼旧巷

清溪楼(李润南拍摄)

西爽楼
寨仔脚:位于大坪平原中部偏西的一个小地名,为西安村与村东村共辖,“寨仔脚”墩顶原应有山寨,墩下故名“寨仔脚”。寨仔脚西边原有几栋豪华的青砖古屋,主人应是富裕人家,八十年代古屋坍塌,前面有座碾米厂也于九十年代被推平种蜜柚。“寨仔脚”西边100米是清溪楼(东古楼),东北方向300米是西爽楼(清溪楼与西爽楼有专题介绍)。
东山寨

东山寨卫星图

东山寨内世德堂

东山寨内保留民国时期的骑楼

青砖装饰的竹篙厝

东山寨(相辉楼)
东山寨:东山寨地处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墩上,为椭圆形围寨,寨内以世德堂(宗祠)为中心、两边由数十栋房屋平整排列,自东南朝西北构成“龟形”。东山寨位于小坪团结村东南部,为卢氏聚居地。卢氏开基祖养斋公(逊华)于元末由汀州上杭县(永定县西坪)迁来漳州府南胜县清宁里洞汀(今长汀村)社开基,数代后分衍东山建寨而居。东山寨历来人丁兴旺,人口密集,最多时达两千多人,为平和县最大的自然村(社),是团结村的核心组成部分。“世德堂”是小坪卢氏重要的祖祠,团结、三合、彭林以及小溪、坂仔各地都分布此支系子孙后裔。

以平和为核心的闽粤围寨土建筑圈示意图
后记
霞寨以“寨”为名的聚落还有很多,可惜多已倒塌、消失。如小坪一带还有“后塘寨”、“埔坪寨”、“高寨”等。每一座“寨”的都有其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年久失修、人为破坏,记忆断档,多数人对这些“寨”不甚了解,随着乡村的开发和改造,这些遗迹将被覆盖消失,不久的将来,这些倒塌的古寨就会被一片蜜柚园所代替,其历史面目也将永远成为一个谜。
2020年7月23至26日,笔者陪同中国首席土楼研究专家、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教授走访平和西半县以及潮州饶平县部分乡镇,考察了闽粤边区围寨土楼。黄汉民教授看到霞寨镇的“霞山古寨”非常惊喜,他说“从山顶驻军的圆形兵营到聚居的圆寨,再发展到圆形土楼顺理成章。寨里村是圆形土楼源于漳州的又一重要例证!”。黄汉民教授对笔者提出的“平和是圆楼与楼包的发源地”的观点表示支持。
笔者还是用这句三年前原创的“广告语”:不到平和县,福建土楼都白看!
(本文初稿写于2014年,2020年增加内容)

平和县土楼保护申遗工作座谈会

笔者与黄汉民教授合影于大坪奎璧联辉楼内
以上就是平和霞寨大坪猪肉抖音的详细内容,更多平和霞寨大坪属于内容请关注鼎品软件其它相关文章!
数字华容道中文版
休闲益智81.3M
下载
米家小镇度假之旅游戏破解版
休闲益智47.4M
下载
火柴人战争遗产无限钻石更新版
动作格斗62.8M
下载
我的世界更多幸运方块
休闲益智225M
下载
赛尔号超级英雄破解版
角色扮演206.69M
下载
老爹蛋糕店安卓手机版
模拟经营23.36M
下载
迈阿密街头手机游戏
休闲益智74.78MB
下载
米奇小顽皮破解版
休闲益智41.5M
下载
我的勇士内购破解版
冒险解谜281.1M
下载
过山车之星手机版
模拟经营42.0M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