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啊?
他确实没有名气,至今没有一部长片作品。事实上,他在影视行业的“存在感”,仅限于2011年至2013年里,他拍的十几部短片,虽然有四部豆瓣上了7分,但无人知晓。
他也有过名气,一个短片大赛上,肖央拿最佳影片,他拿最佳导演,他说肖央鼓励了他。很多大牌广告商一提他的名字就兴奋,他还和郭帆在一个广告短片集里“比试”过。
但郭帆拍出《流浪地球》的时候,他无奈转战了短视频——就是今年1月份,日活正式破4亿的抖音。
这位导演叫金赫,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但离家20多年,已被现实磨炼成南方口音。

金赫 受访者供图
他有着和我们相似的成长轨迹。
小学时代随妈妈去朝鲜做贸易,被别人的AK-47顶过脑门。
中学时代哈韩,学HOT全城巡演,其实是陪酒。
绘画功底不错,大专毕业后画漫画,北电的导演系师哥都来求认识,当年那些师哥,没有一个再做电影导演。
他想做电影导演。
曾有两部长片的梦想,一部走的是批判现实路线,直接在第一道审查——投资方那里就消亡了;另一部是中韩合拍猛片,万事俱备,刚举起打板,社会风向立刻调转180度,全部工作叫停。
命不好,死拼还不行吗?
在储蓄基本接近清零状态下,他再次被逼回创业初始,迷上了抖音。
这个热门抖音号就叫——“我有个朋友”。每一期,都是一段朋友的伤心事,运营一年半,粉丝560万+,平台播放超10亿,真的火了。

他之前好多看不上抖音的朋友反过头来,求带着玩,他一般指导就四个字:关注算法。
金赫不想玩了。
还有三年,四十不惑。他时常会对团队里每一个人说,他还“留了一手”——他,要拍电影,杀他个回马枪。
第一导演采访了这位毫无人气的电影导演,希望大家不带偏见,探究到当下影视行业的真实变局,这是,真的很有“人气”的现实。
再反过头来,你会发现金赫当前最后一部短片《Who are you》挺有意思,有点嬉皮,也有玩表现主义,自负中带着一点才气,那时候,他算是作者导演。
那现在读这篇文,励志做导演的你,又是谁呢?
01.被“正义”逼的——短片拍到头,想拍食品安全,可三四年过去,我就这么被一个故事给搭进去了
2010年的时候我就开公司创业了,做广告片,还没拍到一年,就赶上微电影的风潮。我们就跟福特、奥迪,还有很多现代汽车、三星手机一起合作的微电影,也拿了一些奖。从一个本能的观念来说,我不排斥商业跟创作之间的必然冲突。

金赫合作过的品牌
一直到2013年拍完《Who are you》之后就停下来了。
为什么停?
当时觉得《Who are you》拍得特别好,但反馈不是很好,过了两三个月,我再一看,发现形式大于内容,不接地气。

很多影视公司或平台当时问我要不要拍剧集,或者改编小说IP,他们很愿意搭这样一个盘子。但那时候比较多的是校园IP,犯罪类的我个人也不擅长,我对犯罪、悬疑没那么多研究。
对IP不带感,短片也拍够了,再这么下去有点透支。那几年一直在工作,书也好,生活体验也好,特别不足,感觉自己被掏空了,有点迷离。所以我觉得何不如通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停下来,去游历,去云南、青岛、上海每个地方选择住半个月到两个月,去跟当地人交流,拿之前开公司挣的钱维持生活,写一些自己想做的剧本。
现在想想有点荒诞——因为我当时选了一个食品安全题材。
那是上海东方卫视播的一条新闻,讲供应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的上海食品厂,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病死肉,美国的企业,它怎么来到这边之后也出现了这种状况?而且那么长的一段时间竟然还能销售出去。这个新闻曝光之后,大家还会去消费,这里就有很多我个人很难消化的信息。

刚好那段时间我也结婚了,有了孩子,我就天然对这个题材感冒。
大家就说我一直做偏商业的项目,怎么突然选这么艰难的题材。我性格比较倔,自认是作者导演,喜欢拍共情度自由一些的故事,我当时只是不太理解——好与坏的关系是什么?所以我起的片名是《谁不想活得敞亮》,每个人其实都想做好人,但我们现在走到了一个彼此都需要谅解、互相释怀的时代。

《谁不想活得敞亮》
果然,这个剧本写完之后就开始各种碰壁,碰得“很过瘾”,所有人都以为我写了一个特别商业的本子,可一听题材,连剧本都不看了!我当时还拍了一个导演阐述片,花了很多钱,可他们就觉得你现在怎么这样子?很多朋友在这种立场里会觉得有点为难,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也确实能理解,那时连《我不是药神》都没出来过,现实题材根本没钱赚。
三四年过去,我就这么被一个故事给搭进去了。
一直被拒,我的收入、积蓄各方面开始进入越来越清零的状态。可能那时怒火比较多,闭关了差不多半个月,我花15天写了另一个故事,叫《江海》,食品安全不让讲,那就讲校园暴力。只是聚焦的不是孩子,是父母,我的观点是,结婚生子就要做好能抚养的准备,否则下半辈子就是赎罪的过程。其实全片还是通过一个父子的角度讲了一个亲情故事,用犯罪动作片做包装。
当时递给了企鹅影业,对方特别喜欢,要做,预算给得比较高,我还蛮感激的。演员找的小宋佳,给的反馈也蛮好,想参与,一心娱乐也想联合投资。片子定下在青岛和釜山拍,去首尔勘景找的韩国当时特别著名的电影公司,它是希杰娱乐的一个总监出来创业的公司,另外我请的制片主任做过《阳光姐妹淘》,他们给的规划也完美!
就差那么临门一脚,大环境变了,都停下来了。
2018年的时候,有段时间破亿的大陆电影都变得特别少,对新人导演来说几乎看不见参考的案例。
接下来要认真思考一些事情了——
我到底还能做什么?
02.被“生存”逼的——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又拍不了,只能跟这个行业告别
选择做抖音,是最后一搏。
记得筹备电影时请教过郭帆,我们事先就认识,以前一起参加过颁奖礼,还有一年我们一起给奥迪拍植入微电影,我在做电影特别难的时候,郭帆一直坚持做公司拍《流浪地球》,我觉得挺伟大的,特别厉害,我就说我要不要重新做公司。他就建议我继续坚持做公司,制作团队要坚持,有总比没有强。
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又拍不了,只能跟这个行业告别。
两个选择,要么去接市面上的商业项目,要么就去山东开民宿,开咖啡厅什么的,也蛮惬意,我真是这么想的。
刚好,之前跟很多视频网站合作,加了很多互联网圈子的人,发现身边很多人在看抖音。我自己也去看看,就中毒了,拔不出来,成黏性了。那时候抖音真和现在不一样,它当时给我推荐的全是真实生活片段,原生态的东西,都没涉及到剧情类、炒梗。
第一次决定做抖音,不少朋友都不看好,身边传统行业影视圈的朋友也都不同意,他们有一个典型理论,在这个媒介环境里,孵化一个新IP成本很高,拉100万的粉丝也要花几百万推广费。我就想,我出片能力很强,能写剧本,能导,可以摄影,钱多钱少都能拍,还能做后期,全流程,核心品控都把握得好,最后,只有短视频我还能投得起,关键推荐算法不需要推广费用,它就是用硬实力。
微电影之后我已经错过了网剧改编IP的风口,那我何不如通过这样的一个流量风口,再抓一下!
起初号的名字不叫“我有个朋友”,有个备选叫“换个角度看生活”,不是那么口头语,最终选“我有个朋友”,因为我觉得它的世界观比较大。

头像原先用的是个特别文艺的图片,但那个“HI”字一直都在,打招呼,每个故事都是一个朋友,想传达这个。把背景改成俯瞰地球夜空,是因为到了晚上,地球上黄色的灯,特别像金矿,这是一个韩国教授十年前后来中国时跟我朋友的一些感慨,说中国是一个故事宝藏,我就记住“宝藏”这个词,跟我创作观很接近,就成了现在的头像。
演员确实是个问题,但找素人的话,成本没那么高。一开始找的不是很理想,我就去问老家的发小东青,他跟我以前一起跳街舞的,形象经得起很多人物塑造。我说要不你过来一起吧,他当时懵了,这是干吗?

东青刚好各方面过得不如意,他就问这种状态合不合适,我说可以,你经历从高处低落的过程,人间冷暖,幸福的、不如意的,你都见过了,跟我要的人物的感觉更贴近。后来让他周末的时候过来试拍一下,试拍之后慢慢发现真的还蛮不错的,就让他别上班了,跟我一起做这个号。
女演员一开始也不是美树,去年年初本来是先找了一个叫思敏的女孩,她有那种很亚洲感的形象特征,你看不出她到底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像《寄生虫》里演妹妹的那个女孩,有特点。但年纪比较小,跟东青年龄差太大,出不了化学反应。
我是刷抖音的时候有一天刷到了美树,她当时也是玩抖音的,瞎玩,就觉得她长得很国际感,有像舒淇的地方,也有像周迅的地方,不太好描述。

我就联系她试镜,哈尔滨人,当时也不方便来北京,主要是她家里人、朋友,总觉得我们是骗子,北京影视公司太多了,糊弄一个小女孩。她就突然跟我说,要不咱俩赌球吧,她是球迷,当晚刚好是圣日耳曼踢曼联,她说咱俩随便赌一个,我赢的话她过来,她赢的话,就说也别怪她不过去了。
我很喜欢内马尔和姆巴佩,所以我赌圣日耳曼,结果那天晚上他俩都没上场,我就输了。我说没关系,你来不了,那我过去吧,就定了下周的高铁,我当时正在大连拍,就从大连去哈尔滨找她。见到她后就试拍了几个片子,真是她跟东青才有化学反应,两人同一个气息。
美树当时是在大学上班,做行政,蛮舒服蛮稳定的。我爸是老师,我很清楚。然后我就去上海拍一个宝马客户的片子,结果她就来上海了,有天晚上她哭得特别伤心,我就问她怎么了,她说她把大学工作辞了。
我当时都没有和她表态一定要用她,我说你这样做我当然很开心。如果你愿意,无非演员之外你再做幕后,演员这个事儿我很难保证你能未来做得有多好,能不能成一线,但我还会继续拍一辈子的片,你做了幕后,我们还是会变成很好的同事,收入也会比你在哈尔滨好很多。以这种方式让她踏下心加入我们,开始一路从上海拍到成都,再拍到杭州,这么顺过来。后来流量就给了特别多,三四千万播放量!动不动就几十万、几百万点赞!
之后大街上也开始有人认识她,她现在自己的抖音号也有一百万粉丝吧。她现在还是我们这里出色的服装师,我让她放开了做,做的很棒!
03.被“舒适圈”逼的——科班出来的人很难适应短视频,但我未来还要做电影
其实,刚开始做抖音,没有收入,纯透支,有那么一瞬间,想放弃。但只是那一瞬间而已,还是很容易过渡过来的。
抖音最好的地方是什么呢?你可以试探,一步一步的,像融资一样,你可以先做一个产品模型,去融一个种子轮,再去做一个新的作品,融一个天使轮,各个分析,其实是不停地给你一个反馈。以前我们做评估都是公司自己会议室里面完成,但抖音恰恰是让创作者直面用户,得到反馈的同时知道优点在哪,完善点在哪,怎么进化,怎么改,这是通过它的推荐算法给创作者最大的利好的地方。
什么时候开始强调故事叙事?其实没有一个特别大的临界点,顺其自然就那么做了。有些号做的很糙,但是故事很共情,就会很火,反而一些明星的抖音火不起来,这是需要思考的。我也不自觉地发现,我拍了很多感伤的故事。去年主推东青跟美树的CP,刚好他俩比较完美,形象符号适合消化这些情感。但我不希望我们只是一种风格,好像一听“我有个朋友”就要感伤,所以我置顶的那条片子反而是一个跳舞的,没有故事,让大家看到各种可能性,觉得他们未来会有很多变化。

但是比原先做短片更难,难点在哪里?
比如说传统拍摄,制片人在运作一个团队。各部门都在合作,非常清晰,各司所职就可以了,但是那种团队很难拍抖音,因为短视频这个东西是非常不清晰的,那种巨大的规模完全无法承载这里的冒险,而且每个公司刚开始都一定要控制成本,在这种心态下还要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出片率,我觉得传统电影人很难适应。
因为我们都习惯了拍——停——休息——晃一段时间再过去,集中在一个地方干、干、干,只做那部分的工作。但抖音是导演全流程都得会,都得把控,保持连续更新的心态,连轴转,没有停下来的时间,没有休息的时间,所以科班出来的适应感会很难。
我们去年春节,有那么三四个月一天都没休息,如果我们在旅拍的话,演员5个小时睡眠时间都很难保证。
我做“我有个朋友”的时候跟每个人都说,我未来还是要做电影,我给所有用户的印象,是要有一种电影标准的,场景尽可能不重复,服装不重复,选景要光线好,各方面往电影那个方向靠。标准一旦提高,筹备时间和选景时间,包括我们在这里物料管理的时间就会变得非常大,每去一个地方都是重新开始。

我们团队一直维持在10个人以下,现在是9个人,平均年龄二十七八,一人兼多职,东青除了做演员也有自己的行政制片,以前他做过声音,所以他也会做录音。他不会有传统行业人的思维,他会觉得我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也遇到断更的时候,但商务片不能停,那是有商业植入的,不能拖,所以紧张感一直在。我自己首先不能崩,不然团队就得崩,因为我是细节控,会在很多方式里伤害到他们,毕竟,创作者是蛮自私的,他为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会让团队无条件去满足这个需求。但是实际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没有所谓无条件满足这一说,很多场景,它就是有限的,所以我为什么刚开始找的人都是很积极的性格。
我最近也开始做团建,重新把激情各方面激发出来!不是玩儿,稍微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在写日记!我让大家挑战21天连续写21篇,每天超过1000字的日记。他们就觉得导演干嘛,本来就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这样?但我想,一年后,要重新了解团队的每个成员,他们是怎么想事情的,包括我也希望他们能拥有具备某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洞察生活。
去年5月份,我们这个号开始营收,第一个单子接了宝马和碧桂园,两个广告都不是我们找的,因为这些客户就是我们的粉丝,哪像以前你要去竞标、提案、征稿,开很多会,抖音没有这个东西。

然后一年下来能盈利几百万,90%以上的客户我都没见过,都在抖音平台交易。以前觉得这个不好做,觉得这个地方都是玩段子,现在又觉得特别好,又想进来,但是不管怎么样都已经成型了。光抖音平台模仿我们的有那么几十个账号了,有好多也有几百万粉丝。他们跟我请教应该怎么做,我跟他们分享了一下,结果他们就照搬做了。我觉得是好事情,至少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当下故事,聚焦当代生活。
最近新冠病毒疫情对我们影响很大,一个半月基本没能拍片子,都是拿之前拍的素材剪的,我们前两天开始才复工。我们现在在威海,已经30多天没有疫情了,这里人本身也不是很多,我们尽量去海边,没人的地方,这里很多餐馆都恢复正常秩序了。
“朱一旦”的那部《一条劳力士的回家路》我看过,我还蛮喜欢他那个调性的,本来是当老板,结果当了演员,很有趣。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以前做“食品安全”的时候受的打击比较大还是怎么的,我现在比较中和了,没那么攻击力,以前我攻击力还是蛮强的,现在更倾向找生活中特别小的事儿去共情。
抖音会衰落吗?我会一直干下去吗?
想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短视频为什么会火。因为“长视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迷失了,它为了广告的播放量。无限拉长了本该12集就可以讲完的故事,非要拉长到50集、60集、70集,其实是一种灌水,大家对这种作品的“带感度”明显下降了,留言数都赶不上抖音的量,说明我愿意跟你交流的这种情感被打磨得非常少了!是因为老百姓实在没得看了,才自己拿起手机,自娱自乐,自产自足,你既然拍不了我想看的东西,我身边有这么多好玩的,我拍吧!
抖音恰好掐住了这样一个心理需求,只是允许大家拍15秒非常定点,这个非常牛逼,大家第一个潜意识的反应是我拍不了90分钟的电影,也拍不了四五十分钟的剧集,但是15秒钟我好像可以。又有很多BGM,这种音乐,他一配了之后还真带感。
让大家这么拍完之后,通过推荐算法,只让刚开始下载抖音的人看到最好的、类似于投票数最多的那些作品。投票数最多的作品肯定是好东西,共情度很强。所以你连续刷八条都是共情度特别高的,再来两条做点赞测试的视频,所以它的中毒程度是瀑布式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抖音的崛起。
我现在的规划比较清晰,先把短视频做好,让它变成一个我们不断跟用户互动的媒介,让大家有一种期望值,一直在看我们的某种状态。通过短视频可以培养演员,可以培养跟用户之间的某种互动性。我们今年也开始扩招一些摄影师,原先摄影师我也自己干,我自己也有点累得不行,但今年开始我也想招一些执行导演、摄影师什么的,慢慢把这个团队的流水线做起来。
这个做完之后,我们第二步就会想尝试拍网络视频、网络电影。我前几年闭关时写的剧本全是投资量比较高的,目前都定在三年后开始运作,眼下我们想拍一些小成本的,不找投资,通过广告植入,可以自产自销的。因为特别不想再经历之前那样一个等待的过程,那里面没有对与错,都能理解。
你问我会不会称抖音上的短视频为“作品”?对,我已经做了差不多三到五部电影体量,这里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它不亚于一部电影。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以上就是第一个下载抖音的人是谁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数字华容道中文版
休闲益智81.3M
下载
米家小镇度假之旅游戏破解版
休闲益智47.4M
下载
火柴人战争遗产无限钻石更新版
动作格斗62.8M
下载
赛尔号超级英雄破解版
角色扮演206.69M
下载
我的世界更多幸运方块
休闲益智225M
下载
老爹蛋糕店安卓手机版
模拟经营23.36M
下载
我的勇士内购破解版
冒险解谜281.1M
下载
过山车之星手机版
模拟经营42.0M
下载
米奇小顽皮破解版
休闲益智41.5M
下载
迈阿密街头手机游戏
休闲益智74.7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