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多样的地质结构成就了多元的地形地貌
沙漠、海洋、湖泊、雪山等各种自然景观
构成了无与伦比的美好中国
而中国之美不仅美在风光
其内涵、文化更是独特而有韵味

这个国庆
抖音特别推出 #打卡美好中国# 活动
联合《中国国家地理》采访了四位专家学者
透过他们的眼睛
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新世界
#1
敦煌,壁画里的风味人间
高启安教授——研究敦煌壁画的“美食家”
在敦煌,莫高窟可以说是必打卡景点之一,曼妙飞天、歌舞乐伎……莫高窟的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但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这里面还藏着一个生动的“风味人间“。古代敦煌人吃什么、怎么吃?让专注于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研究的高启安教授带我们一探究竟。

高启安
兰州财经大学教授
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副会长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专攻敦煌学以及丝绸之路的饮食文化研究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包含着几千年来的文明。这里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又是古代国际商业贸易中心,丝绸之路商贸繁盛的景象,都在敦煌石窟壁画中鲜活呈现。
洞窟内的壁画、彩塑像、佛经等宝藏,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为人类留下了自信、宽容、多元、理想的文明盛景。
在高启安教授眼中,敦煌莫高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见证者,也是中古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者。因为壁画中,记录了千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自1979年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后,高启安教授就在民俗和美食领域进行广泛涉猎。而当时还并未有人对敦煌饮食文化展开系统性的梳理和研究。在兰州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将敦煌饮食作为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方向,成为了敦煌学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
在研究敦煌的几十年里,高启安教授之所以对敦煌饮食呈现了极大的热情。这不仅源于其父的厨师身份,使他从小对美食拥有浓厚的兴趣,更是因为他比别的孩子更清楚地知道美食与生活的奇妙关系。他相信食物带给大家的绝不只是基本的温饱需求,更是一种满足与幸福感。

“吃”不单单是满足口腹之欲,其背后映射的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加工方式、当时社会中食物品种的丰富程度以及更深层次的饮食礼仪与文化。
在世人眼中,佛教艺术总是带有一种崇高的姿态。但高教授从美食的角度,把高高在上的莫高窟与人的关系忽然拉近,发掘出了敦煌壁画背后的饮食文化魅力。

众所周知,敦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闻名世界的敦煌艺术。众多中外学者对其充满了兴趣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抖音,大家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向气象万千的敦煌艺术展开花式致敬,有人尝试复原飞天神女的妆容和服饰,有人追溯研究莫高窟壁画的彩色工艺,但很少有人关注到那些隐藏在壁画中的“舌尖上的美食”。

高教授提到:“饼,在中国古代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哪一种食物像饼这样强烈地影响了中国的饮食风俗。”
在敦煌文化中,“饼”和我们如今理解的不同,“饼”的含义不仅仅是现在我们认为的面饼,高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古代“饼”的概念范围很广,敦煌文书中发现的“饼“有26种之多,比如面条也叫做饼。
同样,像我们最为熟知的饺子,在敦煌文献中也被称为“饴饼”,也是饼的一种。

因为小麦的东传,在四千年前引入到中国,逐渐成为了华夏大地的高产农作物,由小麦诞生了各类面食。高教授用食物串联起了丝路文明,正是这些古代的文化饮食交流,让现如今华夏大地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物,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这种奇妙知识在高教授的研究中,也不断的刷新着大众的认知。

高教授向我们展示了159窟当中的斋僧图——在宽大的床榻上,就可看见有四种饼食。右上角可以判断为馓子,右下角应该为餢飳;左下角为蒸饼,左上角可能为胡饼。其中“胡饼”最能代表敦煌饮食胡风的特点。在地理上,敦煌是一个农牧相间的地区,因此相比较内地而言,敦煌的肉食原料更为丰富,这些都是古代敦煌人的食物来源。那当时的敦煌人如何加工肉食品呢?更多的时候,加工肉的方式主要是用水煮。

高教授为我们讲解了敦煌加工肉食的一张图,“这是莫高窟北周第296窟主室南坡的屠宰图。一头牛已经被宰杀,旁边支着一口大镬,正在准备煮肉。”

这种食肉的习俗,也演变出许多美食,比如如今西北著名的“手抓羊肉“。回溯千年时光,在当下体验古代风味,这莫不也是一种穿越者的享受。

直到今天,敦煌美食也依然围绕着面食与肉不断进行着各种大胆的风味组合。例如驴肉黄面、羊肉合汁、泡耳油糕…对这些美食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抖音十一打卡美好中国的活动,活动主推四条热门打卡线路,包括:舌尖风味、大漠风情、历史风貌和沿海风光,敦煌就是大漠风情路线中的热门城市之一。

高启安教授用几十年的时间,研究了壁画里的饮食文化,他希望在与生活价值相关联的层面上,帮人们认识敦煌。让人们知道敦煌不仅仅是艺术的,也是有人间烟火气的,为人们展开一幅不同于传统敦煌艺术的画卷。那些对于饕餮美食的挚爱,更是增加了美好生活的仪式感。
如今我们在抖音,去敦煌探秘艺术文明的路上,或许也能沿着高教授的脚步,用另一种发现敦煌的视角,一起找到更多有滋有味的奇妙人生,品味千年敦煌的秘密。

#2
南澳岛,寻踪海上丝路
苏文菁——探寻海洋文明的海语者
你知道丝绸之路吗?或许你会说:当然,小学生都知道!没错,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是的,陆上丝绸之路让中国以“丝国”著称。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古代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

苏文菁
福州大学教授
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
福建省海洋文化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特约研究员
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主要的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内陆,大部分人也是在农耕文明的教养下长大的,所以很多人对中国的海洋文明比较陌生。
曾经“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或“香料之路”,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并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之路,也是最古老的、延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海洋贸易和交通通道。
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南海航线起点主要是如今的广州和福建。

南澳县,是广东省汕头市下面的一个海岛县,其中南澳岛是主岛, 也是县政府所在地,其周边还有四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南澳岛上遗迹众多,有“海、山、史、庙”相互交叉的旅游特色。大多数人眼中的南澳岛是著名网红打卡地。

然而,在常年研究海洋文明的苏文菁教授眼中,南澳岛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标本。因其处于粤、闽、台三省交界海面,距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仅7海里,素有“粤东屏障”、“粤闽咽喉”之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china'这个单词的由来,就和海上丝路有关,苏老师告诉我们:古代多以木质帆船作为物流载体,为了在大海中抗风前行,瓷器则成为了帆船最为常见的“压舱物”。然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这些瓷器传到了东南亚、中亚、北非……对中国之外的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也便有了一个新称号‘China’,也就是瓷器。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瓷器虽然有烧制工艺上的差异,但在国内并不是罕见的物件。而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却把瓷器当作稀世珍宝。中亚游牧民族认为瓷器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鉴别出食物是否有毒,所以会用瓷器盛放食物;在北非,瓷器则是富贵的象征,拥有多少中国的瓷器,就意味着拥有多少财富。

当然,通过海上丝路这条漫漫长路,不只中国的物产传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文化和物产也进入了中华大地。比如我们现在用的阿拉伯数字、吃的番薯等等。

海上丝绸之路让这个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从地球的角度看,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积的约70.8%,陆地面积占比不到30%, 陆地是被海洋包围着的,任何一个发生在海岸线的活动,无论是气候、洋流还是人类的贸易都是全球化的过程,就像亚马逊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一样。
所以,当我们站在南澳岛的海岸上,吹着微咸的海风时,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岛的风光,还有整个世界的岁月流转。

如今的南澳岛依旧日复一日地见证着每天的潮起潮落,也一如既往地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和游人。人们带着最美好的期待从这里走出去,又载着满满的收获回到这里。海的包容赋予了这片海域更多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海上丝绸之路“已然再度开启,世界的融合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抖音在国庆期间发起的“打卡美好中国”活动,就像一条无形“丝路”,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时刻,激活了大众创造美好、享受美好出行的能力,并持续传达着抖音在生活旅游场景下Made in China的独特品牌认知。
#3
杭州,日新月异的古建筑
李玉祥——从前慢到日月新的见证人
杭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水之城”,城市营建在自然山水中,自然山水又融化在城市生活里。然而可能是因为山水太美,让人们忽略了杭州及周边古镇、古建的建筑之美,它们有些已经消失、有些已经改头换面……但专注于古建寻访、拍摄30年之久的李玉祥老师却对此如数家珍。

李玉祥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
著名建筑摄影家、民俗学家
建筑,因人而生,不仅是空间上的庇护所,更兼具着视觉美感和心理安全感。
中国人的建筑审美在某一段时间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近几年又渐渐呈现出中式古建的“文艺复兴”。历史的熏陶,日久生情养成的习惯,是我们国人更为深层的审美感知。

龙门古镇的义门,门前的小广场有鹅卵石铺嵌而成的钱币图案。
李玉祥老师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中国古镇、古建。他告诉我们,30年的时间,中国的古镇、古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多年前,他来杭州的时候,虽然很多历史街区古风尚存,但都略显破败。

曾经古朴典雅、凝结了先人智慧的老房子,因为不受关注,而被舍弃、破坏直至遗忘。
但近些年,人们对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越来越重视,政府也开始重视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像杭州的南宋御街,就是李玉祥老师的的朋友中国美院著名的建筑学家王澍负责复原设计的,此外,还有胡雪岩故居胡庆余堂、清河坊等等。
这些历史街区、古建筑们在大国工匠们的手中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一些古建筑甚至成为了抖音打卡的热门目的地,如今在抖音上搜索杭州,能看到不少人为这些古建之美而着迷。

宏村在李玉祥最初拍摄的时候,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地方,但经过李玉祥等摄影家拍摄图片的曝光,皖南地区大量徽派民居村落被人知晓,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更是为广大游客所熟知,成为热门旅游地。
不过当游客们穿梭在雕梁画栋间融入新一轮风景时,很少有人关注到古建筑保护的背后凝结了多少人的心血。
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不断加速,许多不属于文保单位的古建筑、古村落,随时面临被拆、被毁的风险。看到这一状况,李玉祥抓紧利用各种时间,靠马车、靠双腿走遍了中国东南西北,大大小小无数个古镇、古村落,只为赶在推土机之前,留住这些古建筑、古村落的影像。


李玉祥说,中国每个地方的古村落都是不一样的,建筑也千姿百态。崇尚自然的中国古人,会结合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民族习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中原平地,是狭巷夹天、庭院深深;在西北山地是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而在江南水乡,就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景致。
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说:这些古村落、古建筑是我们民族历史记忆的“根”,凝结了祖辈先人们的智慧。当它们受到城市化的冲击时,我无力阻止,但我想我至少能用影像把它们记录下来,呼吁人们的关注。
从二十多岁的青葱年华到年近六十的鬓微霜,30多年弹指一挥间,但李玉祥却没有让岁月蹉跎,经过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呼吁,30年间,人们对中国古建、古镇的认知不断提升,真实的改变了很多古建的命运。

这张图片是慈城,是我国唯一保留了唐代县城格局的地方,在李玉祥老师的记录下,我们可以看到它也曾满目疮痍,但如今,经过多年的精心修复,已经恢复了原有的肌理和风采。而慈城的修复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大奖”。
有些古镇、古建,像胡雪岩故居胡庆余堂、清河坊一样,得到了修复和复原,重新焕发昔日的光彩;还有一些古镇、古建,像徽州古村落、山西平遥一样,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细心的保护。
在李玉祥老师的镜头里,记录的是古镇、古建几十年的风雨变化,但展现的却是几十年人们对传统建筑认知的改变。而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这些古老的建筑、先民的智慧才能继续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里,持续焕发着新的生机。
#4
成都新形象,雪山之都
卡布——雪山之都的风中来客
在抖音搜索成都,我们能发现很多当地美食和必玩景点的推荐,感受成都不愧天府之国的美誉。然而除了民谣、采耳、钵钵鸡,火锅、熊猫、麻将局,在许多摄影师和城市探索者眼里,一个新的城市形象开始和成都关联起来,那就是“雪山”。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对雪山情有独钟的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卡布,和我们讲讲雪山和成都的故事。

卡布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
纪录片《布达拉宫》总导演
央视9套纪录片《阿里.金丝野牦牛》总导演
图文书《西藏,西藏!》作者
在成都,喝茶、打麻将、晒太阳……仿佛才是最重要的正经事。地道的成都人,龙门阵一摆就是一天,火锅一吃就到了后半夜。

而对于很多来到成都的游客来说,如果没在宽窄巷子里采个耳,没去春熙路的苍蝇馆子吃上一份钵钵鸡和翘脚牛肉,没到太古里这座新进网红城市的抖音街拍圣地拍照打卡,就跟白来了一趟一样。

但在卡布眼里,在成都遥望雪山才是更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成都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以遥望6000米级雪山的大都市。在成都市就能看到震撼的雪山天际线,7556米的贡嘎山、6250米的幺妹峰、5353米的大雪塘等等。

成都可见的高山,如图所示。其中最为著名的山峰,当属贡嘎山和四姑娘山的幺妹峰——它们分别位于成都市西偏南和西偏北约27°的位置。从地图上看,市中心的天府广场至幺妹峰直线距离约为120公里,至贡嘎山则有237公里。

成都的西边就是青藏高原,在成都拍雪山就是从四川盆地向西远望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平均海拔是500米左右,而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有4500米左右。成都西边所对山脉的山脊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0米左右。

在这座人口上千万的大都市,可以遥望230公里之外的蜀山之王——贡嘎山
其实对于卡布来说,这些雪山并不陌生,他就是在理塘——一个有着4100米的高海拔牧区出生长大的。他说:从小我就在横断山脉中的高山河谷中四处奔跑,我热爱站在高处去感受那些开阔天地,内心深处有对这种空间以及自由的渴望,我想是这些一直推动着我向地理深处的探险。

珠峰的照片很多很多,夜晚星空下的珠峰照片却很少见到,这一方面是因为珠峰不易到达,还因为珠峰总是云雾缭绕,晴空不多,因此拍出星空下的珠峰并不容易。
不同于理塘,在成都遥望雪山。对卡布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因为成都是一个有着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所以成都的雪山之景,是楼宇为前景,群山为幕,我们能同时看到两个天际线,一个是由现代摩天大楼勾勒出的天际线,另一个就是由雪山勾勒出的雪山天际线,这种壮阔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只能震撼于自然的伟大。
同样,卡布也曾无数次走进这些雪山之中。在他的眼里,看似茫茫空山下的山川河流,有着不一样的灵动和风情。这里积聚了很多等待,等天晴,等雨停,等云起,等雾散;这里也巧遇了很多故事,有孤独守候风雪的松柏,有无意钻进镜头的羚羊,有瞬间抓拍到的藏族女孩的微笑。
雪山,作为成都的新标签,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期待,卡布老师希望这个标签成为人们探索中国壮阔雪山的一个起点。因为天地画卷首先是在成都展开,呈现出一幅拥有巨大的冲突感的幕布。雪山下是城市的喧嚣与独特的自然分布带,雪山中是在那片土地上孕育的独有动植物与风雪的故事,雪山后是属于地球屋脊上的辽阔与家乡。
只有在成都,这种人与自然的垂直之美立体呈现于世人眼前时,成都之美才更为立体。直视自己的内心,凝视曾经的过往,卡布老师让人们重新认识垂直之美在成都的完整诠释,这是一种印入内心的美好与不一样的浪漫。

图为安多藏族服饰。阿坝县有“安多藏族服饰之都”的美称,每逢重要节日,这里就成了人们争奇斗艳的舞台。
卡布很希望人们能通过影像的角度去了解和记录城市、自然以及生活的珍贵瞬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抖音分享平凡日子里的不平凡故事,就像在成都人的阳台上遥望雪山一样,为人们开启了美好生活的新视野。在抖音,一起见证打开雪山之门的美好瞬间。

中国有大美,美在山川,美在人心,美在这千年传承下的历史积淀和内涵底蕴。从敦煌曼妙飞天中描述的风味人间到成都雪山之都里蕴藏的灵动风情,从南澳岛的海上丝路上构建的未来蓝图到杭州的方寸古建中加持的深沉热爱。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风景。
让我们和抖音、中国国家地理一起“打卡美好中国”。
出发前,别忘了在抖音中搜索热门城市旅游攻略,活动期间用户通过参与线上四条路线打卡,有机会赢万元旅行红包,线下抖音与国内最热城市景点联合打造“打卡美好中国”线下站,可以分站式打卡最热门城市景点。
抖音
让每一个人的美好中国可以在路上
也可以在掌心方寸之间
摄影/ 孙志军、李玉祥、卡布、张超音、陈瑜、嘉楠、陶华、图虫创意、全景图库等
以上就是喝茶打麻将抖音的详细内容,更多抖音直播打麻将内容请关注鼎品软件其它相关文章!
						数字华容道中文版
休闲益智81.3M
下载
						米家小镇度假之旅游戏破解版
休闲益智47.4M
下载
						火柴人战争遗产无限钻石更新版
动作格斗62.8M
下载
						我的世界更多幸运方块
休闲益智225M
下载
						赛尔号超级英雄破解版
角色扮演206.69M
下载
						老爹蛋糕店安卓手机版
模拟经营23.36M
下载
						迈阿密街头手机游戏
休闲益智74.78MB
下载
						米奇小顽皮破解版
休闲益智41.5M
下载
						我的勇士内购破解版
冒险解谜281.1M
下载
						过山车之星手机版
模拟经营42.0M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