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

时间:2024-04-25来源:鼎品软件作者:佚名

校车开进山村,给山路“跑途”画上了句号。但这不只是孩子们脚力的解放,在抚松县,顺着这条线一路走访,感受到的是山区教育巨大的变化——

5月21日早。6 点刚过,一辆校车在抚松县兴参镇小学出发了,平安村、东兴村20几个学生将搭乘这辆校车上学。从周一到周五天天如此。

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

在抚松县,类似校车有51辆,大多走山路,接送全县21所学校的2600名学生上下学。昔日的山路已是老人们的记忆,不乏心酸的往事。如今都是水泥路,校车是这一景观的一部分,这是怎样的变迁?

八年零事故——山路校车素描

校车在山路上往返,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记者的采访由此展开。

不到6点,校车司机于森已经穿好制服、带好工作牌,开始发车前的检查工作。他拿出锤子,敲打轮胎检查气压,又查看螺丝松紧和车内灭火器、安全锤的情况。

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

校车缓缓启动,随行的还有学校照管员王义全。

虽然都是水泥路,但路面对于校车来说有些狭窄。在远远看到对面来车时,于森会找合适的路段主动避让。在行驶到弯路、陡坡附近时,他会鸣笛示意,王义全也会帮忙瞭望、提醒。偶尔也会遇到主动避让校车的车辆,于森在两车相会时会给对方敬个礼,表示感谢。

“我们这个校车比较宽,如果对面来个车,两车错车就有困难了。这边都是山路,陡坡多,还有很多急弯,加上路边树多视野不好,对面来车发现晚一点,就没有地方避让了。” 王义全说。

6点50左右,校车将26名学生全部送达学校。收车后,二人先通过微信向车队长及校车办报平安,再对车内、车外进行清洗……车上有车前、车后及车内三个摄像头,“校车是GPS定位的,3G动态。这边校车一启动,车队便可受到车队的全程监控,指挥中心可以随时与驾驶员对话”,于森说。

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

王义全说:“于师傅特别辛苦,天天得早起,冬天他四点多就得起来烤车、热车,要不太冷了孩子们没法坐。”

对于于森,最让他犯愁的是冬天下雪后的山路。“山区的雪特别大,一下雪就全都是白茫茫一片,都看不清路,真的特别危险。”

为了应对冰雪天气,校车在冬天到来之前就会准备好防滑料、防滑链放到后备箱,以防万一。每次下雪,学校也要沟通各村,组织村民在村路上撤防滑料。

“如果感觉雪可能下大,就要及时调整上课时间,尽量把学生在大雪封路之前送回家,避免让学生滞留在学校……车队和学校都有应急预案。”校车公司经理王德江说。

虽然准备了各种应急预案,但各种突发情况总让人措手不及。“一个寒假的前一天,雪非常大,校车去阳岔村送学生,离村子还有两里地的时候,因为避让对面车辆,校车车轮陷进了雪里。我俩只好先步行把学生送回家,再向学校求助。学校派来五六个男老师,我们也没把车推出来。后来村里来了十来个村民,还拿了绳子,我们一群人连拉带推才把校车推出来。”现在说起这件事,王义全还有些感慨。

“跑途”成为历史——不仅仅是故事

抚松县目前有校车51辆,接送21所学校的2600名学生上下学,大多走山路,最远距离40多公里。王德江介绍说,全县校车运行已有8年,安全零事故。

“比起‘跑途’,现在的孩子幸福哇!”说起往事,65岁的李深业感慨万千。

李深业回忆说,11岁时,他北山参场读完初小,开始到万良中心校读高小。“我们家到万良十七公里,姐姐家在高升,离万良比较近,我就住姐姐家,来回步行也要8公里。那时叫‘跑途’,冬天时雪大,路不好走,跟在大个后面,踩人家的脚印走。腰里捆着大饼子和咸鱼,中午就用炉子烤饼子吃。”

很多村虽然有村小,为了孩子上学不出村,但师资力量不足,需要出去请老师。

刘元德出生在万良镇荒沟村,“以前村里根本没有学校, 1958年才建了村小,正是几个孩子终于可以上学了。有七八岁的,十来岁的,最大的已经都十四五岁。”当时他8岁。

“有了学校但没有老师,只好找万良的王大中老师来上课。王老师早上骑自行车走8里地先到向阳村上课,中午再步行15里翻过一个山头来荒沟村上课,因为山路全是石头,骑不了自行车。上完课再走回向阳村,骑车回家。王老师就这样上课,上午一个村,下午一个村。”

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

今年58岁的闫丰珍,1982年开始在仙人桥镇东岭小学任代课老师,自己家却在小金沙村。15公里的路程,每天都要用脚量。“早上要走两个半小时,放学再走两个半小时,走到家天就黑了。”

她记忆最深刻的是要蹚水过河,“上秋后河水上涨,没了胸,那也得过,不然就得绕大远,要走五六个小时。蹚水时要脱鞋,但不能脱袜子,穿袜子可以防滑。因为河底的石头都有青苔,很滑,滑倒就可能被河水冲走。还不能低头,低头看水就会晕,只能仰头盯着对岸。双手拄着棍。李红艳老师也一样,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到学校。”

她喜欢夏季,天长,不用走夜路,“冬天时,五点钟就得走,天还没亮。入冬后河水结冰,到清明之前都是在冰上走。那时年轻,胆也大。”

她想到了裴兰琴老师,“她也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学校,也要过一条河。 有一年的春天,桃花水的时候。封冻的河面即将开化,她的一只脚踩进了冰面,但她没有慌,马上趴下去,因受力面增大才没有继续下沉,她顺势向外滚,脱离了危险。”

这样的路闫丰珍走了3年,直到结婚,在东岭村安家。

“我喜欢当老师,小的时候就向往当老师。在学校,和孩子们一起玩,跳皮筋,那时我20岁,比他们就大十来岁,我也像个孩子,只有在上课时才像个老师。”那段美好的记忆里,惟“跑途”是后怕。

记忆拾碎——从无到有的山村小学

“跑途”成为了历史,而山村小学从无到有,在老人的脑海里仍有片片记忆。

拾碎一:曲志德老人说,在同一个教室里,一个老师用一个黑板,同时给两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这叫“复式班”。“那时老师少,教室也紧张,没办法的办法。”

“比如教室左侧坐的是一年级学生,右侧坐的是三年级学生。45分钟的时间里,老师先给一年级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转身给三年级学生讲课。然后留下作业,再给一年级学生讲课。”

李深业读小学时,也是“复式班”,“那是1960年,北山参场刚有小学。当时没有校舍,就在参场工人吃饭的食堂里上课。外面一吹号,就是中午了,我们就得走。工人吃完了饭我们再去上课。我们二年级时,又有几个孩子来上一年级,就有了复式班。”

李深业读到四年级时,复式班就有四个了,仍然是一个老师,一个教室。

拾碎二:1968年,刘元德中学毕业回到山村小学任教。“在荒沟村时,有一个10岁的孩子叫王龙宝,当时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很有灵性,但家长不让他上学,让他回家放牛。”

刘元德觉得可惜,就去找家长,想让孩子回来上学。“当时家长说,念书有用吗!我大字不识,村里开会还让我上去讲两句。你识字多,咋不让你上去呢!我说,你家庭成分好,可你写信不得让我给你写吗!” 刘元德又反复劝说,最后王龙宝的父亲说,那你得和我拉勾,保证我孩子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

多年后,王龙宝考上了吉林农业大学,“他特意来找我,说‘谢谢你当时和我爸拉勾’”。

拾碎三:刘元德在泉阳岛村时,给8个学生当老师。当时村里没有学校,生产队花钱租用一间20平左右的民房,“我自己一个人教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白天坐炕上给学生讲课,晚上就在炕上睡。

半年后,一阵大风把房盖吹跑了,孩子们就没有地方上课了。村支书家院外有个空场,晴天时,我们就在那露天上课,把黑板挂在村支书家栅栏上,雨天就停课。”

拾碎四:1974年,曲志德调到青岭村小学任教,“当时的校舍不只是破旧,校舍前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空地,但都是伐树留下的树墩,最粗的有一抱。树墩之间有蛇,所以蛇进教室也是经常事,正上着课蛇就进来了。”

因为有这些树墩,学生们也上不了体育课,“课间孩子们就在那里蹦,追逐打闹。下雨天就没法玩了,都是泥,走路都难。”

“后来我们师生利用课间抠这些树根。先是在树根一侧抠出个豁口,插进撬杠。撬杠有20公分粗,三四米长,再找个木头做支点,另一头要栓上绳子,十几个孩子喊着口号向下拉。共抠出树根一百多个,从此蛇就少了,我们也有了操场。”

走出山沟——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2001年之前,抚松县有小学146所。随着学龄人口数量下降,加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相对落后、师资的匮乏。2001年至2005年开始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初步整合,有83所小学被撤并。

目前部分乡镇只有一所中心小学。但这所小学正在向发达地区学校看齐……不仅有优质师资资源,山区孩子也第一次感受到了电化教学的乐趣。

5月21日下午,抚松县仙人桥小学操场上。两百多个孩子穿着校服,带着红领巾,跟着音乐的节奏甩动手中的快板,嘴里大声说着快板词。“新学年,新气象,我校也有新风尚,说说校园的新变化,为咱校园唱支歌……”

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

随着音乐的转换,学生们迅速收起快板,拿出双色扇和花伞舞动。在队伍的最前方是一排打鼓的学生,她们挥舞着鼓槌,眼神坚定。后边的学生们合着音乐节拍完成自己的动作,期间还变换成各种队形。虽然队形的变换对于学生们来说还有些复杂,时不时有跑错方向的学生,但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盯着指导老师,努力跟随着老师的每个指令。

这是学校全员参与的团体操节目演练,包括个别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随后,鼓声渐歇,鼓手推着大鼓迅速离场,一支舞龙队闪亮登场。15人组成的长龙跟着前方的领舞宝珠左右腾跃,舞姿矫捷。

音乐老师赵英春告诉记者,“我们就是想让山区的孩子们陶冶情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活动也可以锻炼他们手脚协调能力。”

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

这是一所合并多所村小学的中心校。现在的小学校不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学校还创办了泥塑工作坊、木工坊、书法室等。“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校长李广杰说。

然而山区特有的地理条件,使部分村小学难以合并到中心校,仙人桥镇粮山村小学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村比较远,海拔也高,冬天雪大时校车无法通行”,西岗村中心校校长秦宝福说。

于是,粮山村小学仍然存在。虽然只有两名学生、三位老师,各种设施齐备,校舍是全村最好的砖瓦房,校园是全村最宽阔的操场。

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

在粮山村小学,正式的老师只有李成英和丈夫刘太亮,二人从1987年来到粮山村小学后就一直教书,已经坚守了32年。张建芹是外聘的英语老师。

他们的坚守确保了山区教育没有死角。同时他们也见证了山村小学与中心校同步发展的历史。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悦 王文辉 实习生 郭书宏 通讯员 石宪华

编辑:于悦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抚松周边东兴抖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鼎品软件。

精品推荐

相关阅读

更多+

游戏排行

热门搜索

饥荒海难游戏助手盒子 正当防卫三手机版正版 蜈蚣贪吃蛇游戏 艾尔战记单机版 我是市长模拟城市破解版 密室脱逃10侦探风云 4233游戏盒版 鬼谷八荒游戏免费版 美味餐厅的瓶中信笺手机游戏 少年围棋ai